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发布日期:2023-02-15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太阳仅仅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可它却一直透过孩子的眼睛照亮他的心灵。热爱大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仍然协调一致的人,他在成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
每个时辰、每种变化都配合并导致一种不同的心灵状态,从静寂无声的中午,直到夜幕沉沉的午夜。大自然是一台背景,它既可做喜庆场合的陪衬,也同样能衬托悲哀的事件。
——[美]爱默生《论自然》
当网络及科技给我们提供了一切,远方的水果、食物,密闭空间的新风和芳香,远程会议和虚拟花园的面对面场景,但我们仍然在解封后急切地奔向自然,吹自然的风,静静地听哪怕仅仅是飞鸟的鸣叫。
人类从自然而来,梁希说“森林是人类的发祥之地”。自然提供健康的生存条件——清洁的空气、水源、食物、充足的阳光以及人类发展的自然资源和场地;自然也提供令人愉悦的生存环境,如爱默生所说--自然蕴含着诗意、美学、艺术,如东湖宽阔的水面、曲折的湖岸、峡湾以及岛、山、园林、浅水、沙滩、鸟、花、落雁、潜鸭、落霞、晨曦呈现的一种静谧、舒缓、优雅、大气的多变、多彩的生机之美;自然因此是一座妙趣横生的科学及人文的天然课堂,满足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兴趣;自然蕴含着历史变迁、自然生命体的循环以及自我修复的生态功能,有着多样化的、精细化的、内在的自然法则和生态规律,也蕴含着无限的哲学。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变化演绎着中西方哲学的演化过程,中国老庄哲学倡导“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无为而治”,当我们走入自然,有的是一种朝圣之心,当环境之中只剩下虫鸟蝉鸣,以及风吹草动之声,我们仿佛听到大地万物勃发之声,既欣喜也不免对自然心生敬畏!自然的妩媚、坚毅、朴素、节俭不仅成为人类学习的对象,自然也如戒律规范着人类的行为,迫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一次初到芝加哥时,惊讶于芝加哥街头并非整齐的灌木、树篱或精致的花草,而是野草丛生,在伊利诺伊医学区还立着标牌,“以乡土植物、本地建材代替加工产品” “保持自然风景元素” “把本地自然有机的传统融合进社区景观美化” “种植本土多年生草原植物,自我生长,免除维护”。芝加哥植物园看着也是一样的荒野,但园内各种各样的植物、花草却长得恣意、鲜艳欲滴,只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去雕饰,却展现了充分的自然生长力和自然之美。而这样的大地景观(landscape)和美国文化一脉相承,其源头可追溯至景观大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设计芝加哥绿地系统以及对湖滨景观的塑造。
以奥姆斯特德为首的美国自然美化运动起于19世纪50-60年代,早于美国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以大面积未开发土地进行公园系统建设,如以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翡翠项链以及芝加哥湖滨公园带等杰作,塑造了城市格局和生态骨架,也影响了美国城市的景观风貌,把自然引入城市,在城市营造自然环境。
奥姆斯特德(1822-1903年)对于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具有开创性贡献。他的青年时代正处于美国工业化即将爆发式发展阶段,1850年代当他开始以景观建筑为业时便已发展出景观设计的社会和政治价值观,并坚信景观艺术是人类文明化改造的好方法。面对工业化时代诸如火灾、卫生、疾病等大城市病,他提出公园尤其是大公园和公园道系统对营造优美城市环境、防灾减灾、促进市民健康、陶冶城市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并基于美国本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别于欧洲封地、领地特征的花园景观(Garden Scape)而创造出大地景观(landscape),设计结合自然,设计顺应自然,将自然的景观特征予以完美地组织呈现,同时首次提出“公园道(parkway)”概念,将城市公园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公园系统,在达到景观美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景观生态效果,服务更广泛的城市居民。
芝加哥河将芝加哥天然分隔成北、西、南三片区域,奥姆斯特德分别规划了芝加哥北边(North Side)、西边(West Side)、南边(South Side)的公园系统,三片公园系统又通过林荫道和水渠联通,形成具有稳定生态功能又能阻隔火灾蔓延和疾病传播的自然系统。芝加哥面向浩渺的密歇根湖,背后是无垠的伊利诺伊大草原,奥姆斯特德认为芝加哥平坦的、树木稀少的草原和无边无际的湖面是芝加哥景观的主要特征,他设想在密歇根湖岸边设置结实的沙洲,能经受密歇根湖的大风和巨浪的冲击,用高密度的悬垂植物和灌木使湖岸看起来错综复杂。顺应湖岸逐渐向湖淤积的特性,设计纵向的沙洲和长条形的泻湖,使平顺的湖岸线增添变化和乐趣,同时营造泻湖湿地,保护了湖岸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由此将芝加哥水面、草原的景观特征发挥到极致。“外面的湖面形成简单、自然、波涛拍岸的前景,内部的泻湖错综复杂、隐蔽幽深,有丰富的植物,而且色彩丰富、光影变幻无穷。”
在芝加哥成长的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的鲜明特色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如流水别墅、草原别墅,这源于父母亲给予赖特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的启蒙影响。赖特从小居住的环境给了他自然教育的基因,形成了有机建筑、有机城市的思想,在后期的住宅设计中,他特别注重由内而外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贯通,建筑对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合理利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应该归功于他父亲对巴赫、贝多芬的喜爱,赖特的建筑空间和建筑形态流畅,同时关注建筑和社区对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如沉静以及交流需求的满足。赖特主张的有机城市,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减少技术对人的干预,这与工业繁荣时期的流行风潮相悖。1935年赖特建构了“广亩城市”模型,提出去中心化、去工业化的理想城市构想。
人类具有自然属性,人类聚居地是生命有机体,是城市、区域、社会、环境的巨系统,遵循复杂巨系统的规律,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效法自然,减少对自然的扰动,约束人类行为,通过人工环境的自然化,以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芝加哥河是芝加哥的母亲河,是一条自然和历史的河道。伴随着芝加哥从边哨城堡发展成工业都市、全球城市,芝加哥河也从边缘河道成为在城市中心蜿蜒穿过的河巷,从一条驳船穿梭的贸易之河,到工业时代运输繁忙的有挡墙的河道、收集雨污的河道,现在成为在摩天大楼之间穿过的人与自然休养生息的生态河道,变的是沿岸的建筑、功能和水质以及在城市的位置,不变的是自然的水体和日渐浓厚的历史感。
1909芝加哥规划以及后续的芝加哥中心区规划持续提出恢复芝加哥河的景观美学和休闲娱乐功能以及自然生境的生态功能,并在芝加哥河沿线增加公共节点,进行公众可达性改造,开辟沿岸步道。现在河道两侧成为办公、金融、总部、剧院、酒店以及居住等功能,沿岸公园、广场、餐厅等各类娱乐休闲场所密集,建设了哥伦布斯公园、世纪喷泉、水门(water gate)等系列项目,丰富芝加哥河沿岸和河上景观,同时改善水质,河道由货运为主改为生态、游憩、景观等多用途。为吸引旅游,芝加哥河被打造成旅游目的地,主河道在不同季节开展各具特色的城市节日活动,如春天的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染绿芝加哥河迎接春天到来,秋天开展的芝加哥河历史建筑河道游,冬天来临前的桥梁开启日让密歇根湖滨的帆船扬帆进入芝加哥河等。
另一方面,芝加哥大力重塑、保护沿河的自然生境。政府征用未经保护的自然区域,实施沿河生境区域全管控,加强沿河建筑的新建和维修管理,对占用河道岸线达30米的新开发项目采用PD(Planned Development)模式严格审查。加强维护鸟类安全的建筑设计、实施绿屋计划和绿色建筑(LEED)要求,如绿屋顶、人工烟囱以利于鸟类迁徙和筑巢;同时加强河滩垃圾清除计划,减缓海鸥繁殖以保护水质。科学设置沿岸灯光和照明,减少对动物和昆虫的光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营造。利用废弃的工业岸线改造而成景观生态实验室--河滨点子实验室(The River Edge Ideas Lab),持续探讨河滨生态、游憩改善的有效办法。
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新冠的全球肆虐表明,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何其渺小和脆弱,回归自然乃人类生存必由之路。
1.[美]爱默生.论自然.美国学者[M],赵一凡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梁希.民生问题与森林[J],原载于《林学》创刊号(1929年),转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http://www.forestry.gov.cn/2013-12-27
3.[美]奥姆斯特德著.美国城市的文明化[M],王思思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梁雪.芝加哥的滨水区建设[J],重庆建筑,2003(2)
5.TheChicago Mayor’s Nature & Wildlife Advisory Committee.Chicago Nature & Wildlife Plan Update: A Strategy to Enhance Urban Ecosystems 2011-2016, August 2011
6.DanielH. Burnham, Edward H. Bennett. Plan of Chicago[M],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3.
7.Twombly, Robert C., Frank Lloyd Wright, His Life and His Architecture[M],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