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城市,文明养成的场所——解析城市大课堂 原创: 胡晓玲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19-08-18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来自城市的教育

 

第一次到芝加哥,为芝加哥街头恣意生长的野草所惊讶,明白野草的自然之美及不需要过多维护的生命力,知道了沿街各户可利用门前绿化带设计、种植、打理各具个性的庭园;在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从一副告示牌学习到用轮换燃烧的方式能促进林地植被更新、防止林木退化和病虫害;在日本整洁的街头看不到垃圾桶,提醒自己要随时准备一个垃圾袋,就像随身准备纸巾一样;悠闲地行走在香港、新加坡的无障碍步行廊道跨过高速公路来到购物中心或博物馆,有一种满满的被尊重、被呵护的安全感。

作为规划师,我常常通过旅行和踏访标杆城市来学习他们一些的做法,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游客,我通过旅游发现不一样的城市成长过程、成长故事和当地的生活形态、风俗;作为新来者,我通过落脚时的交通转换、机场服务、各种指示标识以及公交里的学生、路过的老太和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来认知城市,通过同乡、校友等社会关系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作为武汉的居民,我也随着城市成长,大美的东湖、磅礴的长江或许也被注入我等武汉人的个性,在城市的漫游中不断更新认知,获得城市共识,比如历史的武汉和山水的武汉以及科技的武汉皆是独赋异禀。城市是一个领地,城市的居民和管理者曾经害怕外来移民,把城市品质降低归咎于外来者,尤其是从农村来到城市、从落后地区来到发达地区的移民。殊不知,城市是人类战胜自然、由游牧走向定居的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不同的人聚集到城市,协商确定共同遵守的准则,教化和规范居民以及外来移民,这些共同的价值和准则、经验逐渐显现在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体现城市品味,好的城市环境品质让人感觉舒适,让人感受温暖,懂得爱与被爱,懂得包容,欣赏美,遵守规则、秩序,是城市居民用心体验、适应时代、形成共识而塑造而成,同时环境育人--城市如大课堂,是文明集中养成的场所。
日本的经验
日本近现代化以来的国土规划、都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建设、防灾、轨道交通、城市管理、文化财保护等诸多领域一直是中国城市学习的榜样。近期一次完全不懂日语的日本自由行让我能以规划师的眼光用心体验和观察,受到很多启发。
一是井然有序高效的公共交通。潮水一样的人流、匆匆赶路的职员、轨道边密密匝匝的不同颜色的标志牌,初来乍到被复杂的标牌搞得晕头转向,安定下来便感到标志清晰,公交方便快捷高效。从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以及京都到奈良等周边城市之间的高铁、普铁、地铁就是靠轨道边月台上标志的颜色和数字来指引,准确无误,体现了指挥调度的高效精密,城市之间的铁路和城市内部轨道交通无缝对接,东京至成田机场的机场快线接驳、高铁与公汽接驳也十分便捷,东京站、千叶站、京都站等密集有序高效的车站组织,川流不息的人流并没妨碍车站成为舒适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反而成为人流的消纳所,利用等车的时间买个便当、挑选必要的商品为快节奏的上班族提供了很大便利,最让人惊讶的是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一脸的从容镇定,独立“走出”地铁,穿行于人流之中,以及盲人无所畏惧地走在街头人行道上并自由地出入地铁。
二是朴素细致的环境美化。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环境美化随着财富的积累得到重视,一代接一代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建筑师崛起,大师的作品就像东京的博物馆和京都的寺庙一样随处可见,城市空间处处体现美学,如水边美学、广场美学、绿化美学、色彩美学,讲究庭院空间、街道空间,以及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阴角空间、下沉式庭院、图形与背景等空间美学法则,将街道空间的社区性与私密性以及城市空间与商业街、城市表演等结合起来。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滋贺县美秀博物馆美轮美奂,藏于深山之中,与山、林、沟壑和谐相处,光影绚烂,精细、美妙的设计加上无价的藏品让观众得到从外而内的艺术享受。
三是有品质的生活环境有赖于有序的法制管理。福泽谕吉写于明治8年的《文明论概略》强调“一国文明程度的高低,可以人民的德智水平来衡量”,认为要促进文明,必须首先提高人民的道德和智慧,狭义的文明是满足日益提高的人类物质需要,广义的文明则是要励志修德,摆脱野蛮状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交往就需要规则”、“交际越广,法律也就越完备”。日本的城市管理一方面靠国民自律自觉,另一方面靠完备的法律和有效的管理,如《轻犯罪法》规范居民日常行为,《景观法》、《建筑基准法》、《道路交通法》以及治理违章搭建、处置路边摊的法规等精细化的法律规定为街道环境美化提供了细致的操作指南。 

从增长的机器转向文明养成的场所

儿时的城市记忆和参与的活动具有最初的启发和开悟作用,凯文·林奇从关于儿时记忆的调查总结出城市意象的五要素,刘易斯·芒福德儿时在纽约观看街头活动的经历给他种下了人本主义思想的种子。

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题是“共享与品质”,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后,在增长之外,品质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城市资源、资产概念从自然物质资源、产业资源扩大到城市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城市品质成为替代区位、自然资源的核心要素,随着城市人口广泛流动成为常态,精细化人本化艺术化设计城市成为必然的趋势,也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吸引力的需求。

精细化、人本化关注人的需求,尊重城市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从合理配置和组织城市设施、设置城市空间、设计城市空间做起,让真正经典的、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的、历史的、艺术的设计、知识和人文关怀以及规则、秩序在城市环境品质中展现,这是以高质量、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滋养和传承城市文明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商务出版社,1960
2.[日]芦原信义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李中山,贾江涛.法制化的日本城市管理,中国信息报,2011.8.29第3版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