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吕氏家训乡约及其文化功能的历史流变略探随笔(​附件1) :本族践此训 代出流芳人 吕盛东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19-08-11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大家知道,吕尚是在周成王亲政后,以周朝开国元辅而受封于齐,成为齐这个诸侯大国的开国之君。掌此大国,绝非儿戏,为诫子孙,吕尚特制《太公家教》。传承之效,当从接他国公之位的儿孙说起。

太公之子吕伋,即吕氏2世祖、齐国第2代君主齐丁公。他随父亲姜子牙习得文武全才,修得礼德俱佳,因此,在建周前的灭商之战中能建下大功,在父子封齐后又在周初平乱安民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太公的第12代孙吕小白,即齐国第16代君主齐桓公,他袭太公遗风,重用管鲍,强军富民、九合诸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成为一代周王尊重、诸侯顺从的第一霸主。

太公的第14代孙吕无野,即齐国第23代君主齐顷公。他秉承《太公家教》“尊上愛下,泛爱尊贤”的精神,开驰苑囿、利民耕种,薄于赋敛、以利民养,国虚积聚、救济饥民,赈孤问疾、民心大悦,厚礼诸侯、声望日积,以致百姓归附、诸侯不犯,遂致齐中兴于列国。

从太公最近的这三个后人的功德来看,似乎都显现了《太公家教》在爱民、仁义、尊礼、重贤等方面的教化之功。

可惜从也接近中兴的齐景公吕杵臼开始,数代齐国公误用或被迫用了蓄意恒力窃国代齐的田氏。从田乞于公元前547年任齐国大夫开始,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前后长达161年。其间齐国公吕氏经历了七世, 田氏也历五代。田氏代齐手法无所不用其极,一是从齐桓公接纳田完(系陈国亡国公子)开始,数代田氏积聚财力超过齐国国库;二是采取让百姓交赋税时用小斗、而田氏借粮于百姓时却用大斗的方法暗收民心;三是设法获取几代齐国公对他们的信任和依赖,田氏后四代都位据相国;四是优待齐国各地姜吕氏及其分姓国氏(被周王亲封为正卿)等贵族以获支持,礼敬厚待各国诸侯以获名望;五是挑选百余位七尺以上女子为妻,却让宾客舍人随意所沾,借种生儿七十多个,长大后分派各级各地全面把握齐国政权。终于在太公20世孙齐康公吕贷时,田和成功代齐为诸侯,而将齐康公赶到了一个海岛之上。

作为齐康公第5世孙(姜子牙25世孙)的吕不韦未忘齐吕被齐田所代的历史,他似乎也借取了田氏代齐的某种手法用于秦。我查《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译本第88页,其上纪说赢政是吕不韦原娶邯郸最美女子怀上的,然后让献该女于秦国在赵的人质公子异人(后为秦庄襄王),一年后出生(时间不可信)。吕不韦入秦掌握要权后,不论他是不是赢政生父,但他待赢政都可谓是亦父亦师。公元前247年,吕不韦扶持年仅13岁的嬴政继大秦王位,代掌军政大权8年后,又主动将国政归还给了时年21岁的嬴政。独揽军国大权之后的嬴政为了杜绝人们关于他是吕不韦与秦太后私生子的传闻,立刻开始清洗吕不韦在朝堂的各种势力,并免除其相邦职务,贬谪到当时很蛮荒的巴蜀居住。在这整个过程之中,在大秦朝仍具强大威势的吕不韦毫不反抗,且为免祸于家人而饮鸩自尽。据说赢政灭六国称始皇帝后,对吕不韦还是心有所念的,他曾向长公子扶苏承认吕不韦是自己的老师。

吕不韦于秦功勋盖世。作为政治家的吕不韦,在他主政期间,强军抚民,蓄强秦势,灭平三国,为秦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作为思想家的吕不韦,他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成为中国重要古典之一。此书尤重民本,主张宽民,贯穿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这些思想比前述齐国三公更充分地继承和发扬了《太公家教》的主要观点,本可为中华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公子扶苏的理念也正与其契合,如果扶苏按始皇遗诏即位,秦未必会亡。惜赵高、李斯合谋,改诏逼杀扶苏、蒙恬,而挟愚陋的胡亥即位,更加残暴地施政,以至秦朝天下大乱,二世而亡。扶苏虽死,但其仁爱、谦逊之名深入人心。连陈胜后来都说“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于是打着拥戴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起义。 

亡秦者中有受始皇迫害的吕氏父子吕青、吕臣,又成为复仇灭秦的主要干将。吕青吕臣父子正是因为“窃葬”从祖吕不韦,而被削去官职,夺去户籍,驱逐到楚地。陈胜率奴隶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吕臣投奔义军,做了陈王近臣,并组织仓头军,杀庄贾,复陈楚,与项羽、刘邦一起形成推翻秦王朝的三支主要武装力量,其后楚怀王封吕青为令尹、吕臣为司徒,汉高祖封吕青为阳信侯。这些都证明吕青父子文韬武略皆备,也延续了太公的齐(吕)文化功力。

吕氏宗谱还略记了秦末吕文及其女吕雉,我在这里却要多说几句。

吕文,秦末富豪,性情豪爽,且善相术,眼光非常。他相中刘邦是个能成大业的英雄,因此将其女儿吕雉嫁与刘邦为妻。

宗谱记我吕氏28世祖吕文和与汉高祖皇后吕氏同族,吕文和系不韦重孙,那么吕雉也可能是吕不韦之后。

吕雉,原本善良贤惠。她比刘邦年轻15岁,且家富貌佳,当时嫁给既穷且有时装“痞”的刘邦算是“下嫁”。但她容忍刘邦婚前已与曹寡妇生有孩子,仍与他成婚并生儿育女,后来刘邦落草为寇、吕雉顶罪代夫入狱而无怨。秦灭亡后,吕雉服侍公爹,养育孩子,种地持家,不辞劳劳。应该说吕雉把《太公家教》强调的妇道,确实践行到位了。见《太公家教》第3章:

她后来对戚夫人的残忍,实与刘邦无视她的一切奉献而对她薄情冷漠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刘邦专宠的戚夫人借势紧逼排斥她,甚至要废掉吕雉儿子太子位而以己子代之,才促使她性情一变,“报复”之心顿起。但这些“私德”不能抹煞她仍有的大“公德”,即她在实际主政的15年间对广大民众的仁爱之情和治国的善政显功。

她作为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能在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并在政治、经济、民生、社会治理各方面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高度评价为:“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特别是她果断废除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颁布的《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各种思想和文化艺术得以正常发展。我想这应与吕雉曾受良好的吕氏家学有关,而刘邦主政时并未废除《挟书律》,可见在这方面刘邦的见识还比不上吕后。吕氏这些善举也与《吕氏家教》中一再强调的“泛爱尊贤”恰是吻合的。 

吕僧珍(太公55代孙) 据《梁书 吕僧珍传》,其官至领军将军、开国侯,一直为官廉朴,既不偏私于亲,亦不傲视于人。他的侄子在他回到故乡做官时,想放弃卖葱的职业,在州府谋求官职。僧珍道:“我受重国恩,尚无可报效。你既已有业,何来求非份之职?汝当即回葱店!”僧珍家住市北,前有督邮官署,乡人劝他迁走官署扩充私屋。吕僧珍怒曰:“岂可搬官署以扩私宅!”姐姐家在市西,附近有许多平民杂货铺。僧珍常带仆人到姐姐家来,并不以此有辱身份。他的行为,真正体现了《太公家教》中“他财莫取”, “他弓莫挽,他马莫骑” , “财能害己,必须畏之”等警句的精神。吕僧珍廉朴为官,因此家风亦然,流传绵久。 

唐代,宗谱所记有八人,有独战隋末军阀(吃人为乐)朱粲而至死不降的邓州刺史吕子藏(59世祖),著名学者书法家吕向,唐最有政声民意的地方官吕諲,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上仙吕洞宾,著名改革家、法学家吕温等。

吕温(771~811)(65世祖) 。唐代诗人、学者,著名改革家、法学家。吕家为唐代世宦名门,吕温诗文为时人赏识。进士及第的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并成为王叔文“永贞革新”集团中重要一员,因出使吐蕃留居年余,躲过“永贞革新”失败后其主要成员或遭杀戮或被贬僻地的劫难,回后先后升户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因弹劾宰相李吉甫惑乱朝政,先后被贬为均、道、衡三州刺史。在道州、衡州任上,吕温打击豪绅、惩治腐败,使二州上下焕然一新,政绩卓著。吕温一生于政余多所撰作,学问文章颇为时人推重。吕温逝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十卷(原集已佚),《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

△吕温是封建时代一位非常难得的开明法学家和法律实践者。他的法制思想有三个闪光点:一是他既倡导明刑立威,又强调“德主刑辅”,“导之以德”以“迁善行来不远远”。二是他认为,治国,须“修诚、任智、立威”三者“总而行之”,不可偏废。三是他力主废止沿袭已久的“功臣恕死”和“纳粟赎罪”司法恶习。他以这些精神教育四子都成贤才。 

到南北朝时族祖吕思礼遵循《太公家教》“博纳山川,宽则得众,敏则有功。” “学问不广,智慧不长”等劝学章句,一生专于学,敏于思,擅于辩,长于文。据《北史吕思礼传》记述,吕思礼这个北周的大政治家,为人温和,不妄结交,勤学无怠,文思敏捷,极富才辩。十四岁时,同学就评价他:“讲论《尚书》、《易经》,其锋芒不可抵挡。”生平勤学、情形罕见:“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他文笔极好,沙苑之战取胜后,命令他起草捷报,只用一顿饭功夫就写成了。北周太祖赞叹他精巧迅速。所写的碑诔表颂,都在世上流传。死后,被追赠车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儿子承袭其爵位。 

                          2019.6.25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