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成果展示

茅老师为《中国成语批判》撰写而未发表的序 茅于轼 北京德成

发布日期:2018-10-20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本书作者甘德安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献身于我国的高教事业,担任过几个高等院校的领导职务,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写这本书,显然是从事教育工作有感而发。高等教育中是什么现象触动了甘德安的思想,萌发了写这样一本书的动机?

 

“成语”是从中国几千年历史里提炼出来的生活经验,道德要领,和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对中国的民心,舆论,乃至于政治走向,都有间接的,然而又是重大的影响。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是和这些成语的影响有关的。文化无所谓优劣,比较中是一个采长补短的关系。为了提升中国文化,使其对全球文化有更大的贡献,就需要反省其中的不足,甚至也有错误。进而发展出更优秀的文化。

 

大学是文化的集中地。现在的中国大学能不能担当起提升固有文化的重任?显然还差得远。现在的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没有兴趣,对探索未知没有兴趣,他们期望的是一个安全,能稳妥地赚钱的前途。文化的事隔得太远,如果问题想的太多,想出了格还有风险。何苦来哉。于是大学的思想园地几乎成了一片沙漠。学生们关心的是毕业后能挣多少钱,现在如何培养人际关系,或者争取入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前的大学可不是这样的。大学是青年人思想最活跃的场地。他们像海绵一样地吸取知识,各种新奇的事物都要尝试一下,赚钱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问题。人生,宇宙,人类的前途,个人的理想,才是大学生的话题。也许这个对比有点极端化。但是作为大学的时代特征,并不脱离实际。

 

甘德安老师作为高等院校的负责人,成天想的是如何教育好学生。可是当前我国的大专院校的环境却又是那么不尽人意,怎么能扭转这一现实,是他最为关心的事。他写这本书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慎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我国的成语已经流传几百年,经过了千锤百炼。但是其中确实有片面性,不合逻辑和反科学性。解剖成语中的这些毛病是需要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这样对成语做慎密检验后,会发现许多完全出人意外的新观点。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

 

当然,这本书不仅仅给为大学生看的。整个地看,中国人民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解剖成语中的是是非非,是锻炼我们思维的最好范例。所以我愿意为此书做序,并慎重地介绍给大家。

茅于轼[1]

 


[1]茅于轼: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创立了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为荣誉理事长,被民间誉为经济学界鲁迅。2012年获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学奖。2014年被英国《前景》杂志评位全球14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