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德成动态

甘德安:子承父业的七种模式 原创 甘德安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21-02-21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为了充分理解家族企业权力转移过程,西方学者构建了一系列模型,而且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把理论模型的构建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西方一学者所说:要对一个观察到的现象或系统做出解释,必须构建一个关于这个现象或系统的结构或特征的模型,否则我们就不能说真正理解了这一现象或系统。以往关于家族企业权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标准研究”和“过程研究”。所谓标准研究,是努力提出一个成功管理继任过程的标准。过程研究则集中于对权力转移过程的研究,比较多的研究集中在标准的研究上。以下是几个比较有影响的继任模型。

(一)角色相互调整模型

角色相互调整模型是亨得勒在经过与多个家族企业继任者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继承过程是创始人与继承人之间角色相互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的角色相互调整,其中创始人的角色转变经历了唯一的执行者、统治者、监督者到顾问四个角色,而继承人的角色转变则从无角色、助手、管理者到领导者,此过程中创始人对公司的影响力逐渐减少而继承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他指出,角色调整的最后两个阶段是决定企业继承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多数继承往往在第三、四个阶段出现问题。由于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但该理论过于强调创始人在继承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继承人的作用和影响。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儿子的角色是由父亲塑造的,父亲在此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如父亲角色是君主,儿子的角色就对应为帮助者。此外,他还从继任者的角度提出了有利于成功交接的继任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在众多的理论中,亨得勒的角色调整理论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第一次从角色这一角度,动态的解释了继任过程中父子关系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由于此理论是基于对继任者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的,着重强调了领导者在继任中的作用,却对继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该理论有明显的缺陷。[1]

(二)认知归类模型

马修斯等人运用心理学中的认知分析方法,从父辈领导人的角度,运用认知归类法对父辈和子辈接班人进行评估。该模型假设在继任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种归类,并从认知角度提出了四个命题:一是领导者的自我评价归类。父辈通常即使是感受到,也不愿接受自己在体力和新知识上的局限,而潜在的对儿女的妒忌导致不愿放权,并坚持施加更多的对公司的影响力,直到死亡或衰老的威胁感增加或是有了新的兴趣培养点。二是领导者对子辈的评价。领导者对子辈的评价受其自身框架效应影响。桑南菲尔德(Sonnenfeld,1988)根据领导者对权利的控制欲望把领导者分为四类:国王、将军、大使和长官。前两者的控制欲强,视子女为竞争对手和新手,容易给传承带来负面影响。后两种类型才能有较少的冲突。将子女归为哪类要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如女儿一般易被归为孩子和学习者,很少被归为领导者。三是子辈的自我归类。子辈对自己的评价会受到其身份的影响,如,经理人的继承者对自己能力的看重程度较父辈对其能力的看重程度要低些,而那些企业主兼经理人的继承者,对自身能力的看重程度则和父辈差不多。此外,教育程度、能力和新技能的获得也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子辈的自我评价,子辈是否能接受继任者的角色,基于其自我评价是否能胜任此项工作。四是子辈对父辈的归类。子辈对父亲的归类评价很大程度影响其自身的能力,当子辈对父辈的领导能力积极赞成时,就可能导致消极的接班,并愿意接受父辈的领导,反之,当子辈与领导者的意见相反时,就积极准备接班。

认知归类模型从心理学认知归类的角度阐述继任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继任过程的理解,同时,有助于理解父辈和子辈各自不同的心理归类对其行为和接班过程的影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应当看到:继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归类的途径也应当更多,同时,父子间的认知归类会受到其年龄周期的影响,因而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点从Dunn的焦虑理论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2]

(三)焦虑分析模型

杜恩等人提出的“鲍恩家族系统学说”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个人、家族与企业需要的接班研究模型。鲍恩家族系统学说的主要精髓是提出了自我鉴别的概念。所谓自我鉴别,就是家族企业中的个人必须通过有意识地思考某个问题,并产生给定条件下的观点,并本能地表达出自己感受。按照他的理论,“自我鉴别”能力,表示了个人在家族里面能否畅所欲言的水平。因此,那些自我鉴别水平低的家族企业,很可能过分迁就第一代领导成员的感受而很少进行变革。那些自我鉴别水平较好的家族,其成员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接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自己对家族企业的贡献,可以表达他们的观点,并且不畏艰险克服危机,迎接挑战,因而更容易成功地实现第二代的接班目标。该模型认为,两代间的相互尊重和家族管理是决定家族企业接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父子间的关系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戴维斯(1982)对89对父子展开调查发现,不同的生命周期影响父子工作关系质量。结果表明:当父亲年龄为60-69岁,儿子年龄为34-40岁时,父子关系最为紧张。同时,不同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个人渴望,而对家族生意不太感兴趣的个人渴望将会导致接班过程的混乱,一般发生在接班人30岁和38-45岁的过渡期。[3]

(四)多代传承理论

兰贝茨特对传统的企业、家庭和所有权三环模型提出质疑,认为它忽略了一个事实:有些家庭不再拥有企业所有权却还在进行日常管理。兰贝茨特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家庭成员个体、家庭和企业由内到外构成三环,时间轴贯穿其中。这三环相互作用,并非静止不变。因此,继承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很早就开始,而且永远没有结束。换言之,继承并非在大约25年(一代的持续期)的不连续时间间隔里从一代向下一代的传承,而是向更多代不断的传承过程。六种基石为该过程铺平了道路,它们是:企业家精神、学习、正式的内部教育、外部经验、企业角色的正式开始、书面计划和协议。在这个传承过程中,企业中的家庭应当坚持的原则是:家庭成员个体属于家庭,而家庭属于企业。多代传承理论突破了以往研究把继承看成一个短期的过程的观点,考虑了家族企业的特殊形式——家族管理型企业,对多代继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缺乏实证研究。[4]

(五)交接班的系统模型

该模式认为,家族企业实际上是由两个重叠的系统构成:家庭和企业。这两个圈子各有自己的标准、成员身份准则、价值结构和组织结构,因而形成了家族企业独特的继承机制。而继承过程就是两个系统不断相互调整、相互作用,由平衡走向不平衡,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并最终完成继承过程的动态过程。双系统模式开辟了从家庭和企业两个角度来理解继承过程的视角,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过于简单。在双系统模式基础上,盖尔斯克等人(1997)构建了三极发展模式来分析继承过程。该模式把家族企业表示成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子系统:企业、所有权和家庭。把时间因素考虑进来,这三个子系统都有一个独立发展的进程,就形成三极发展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发展进程、家庭发展进程和企业发展进程。该模式的中心观点是,继承远远不只是老领导人的退出和新领导人的进入,继承是沿着所有三极而进行的复杂的转变过程。相对于双系统模式,三极发展模式考虑了所有权的继承,更能揭示继承过程的复杂性,也是当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5]

此外,兰德尔·S卡洛克等在《家族企业战略计划》中指出,家族企业包含企业、家庭和领导者等系统,其中企业和家庭是最基本的两大系统,并各自有其子系统,家族企业就是这两大系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而形成了家族企业独特的治理模式和传承机制。家族企业的两个系统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冲突,且每个系统都很看重保持本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抵制异化和分离。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领导人在位时,两系统均处于平衡状态,但当有引发事件如职务的提升或接班人选的选拔和确定等,系统间就会出现冲突、混乱和纠纷,且所波及到的组织和个人会努力谋求更多对家族、企业的控制,从而打破这种平衡,进入一个相对混乱不易管理的阶段。这种混乱的消除依赖于两系统各自的属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如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性、信任度和财产利益分配状况,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和经济发展势头等。而继任过程就是两个系统不断相互调整、相互作用,由平衡走向不平衡,再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并最终完成继任过程的动态过程。

系统模型是从家族企业独特的治理模式角度来对继任过程做出描述的,较好的阐述了两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继任过程的影响,打破了把继任过程研究仅限于父子两人的局面,并提出继任过程是由一个个平衡走向不平衡和不平衡走向平衡的动态过程。但此理论缺乏一个更具体而清晰的模型。

(六)生命周期模型

该通过父子两代的生命周期描述了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继承过程,继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所有者管理阶段、培训和发展阶段、父子合作阶段和权力传承阶段。该研究从生命自然规律角度阐述了继承过程的推动力量,但仅考虑了父子两代间的继承而忽略其他可能的继承形式。有学者通过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将继承过程描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家族企业由家庭、管理、产权和企业四个部分交织而成,因此继承问题是在它的历史中所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继承过程可以通过两个生命周期来分析:企业所有者的生命周期和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每个生命周期分为开始、发展、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有学者认为,如果继承能及时进行,企业将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重新繁荣发展,反之会导致不良后果直至关闭。该研究从跨学科的角度把继承看成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开拓性意义,但在实践上缺乏操作性。[6]

(七)接力赛跑模型

戴克等学者把继承过程形象地比喻为接力赛跑,因此,继承过程受四个因素影响,这四个因素分别是:次序、时机、技巧和沟通。该理论的观点是,家族企业在进行继承决策时,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和企业面临的任务选择合适的继承人,尤其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合理地考虑权力传递的时机、技巧和沟通。接力赛跑理论为我们理解继承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但目前缺乏实证支持。[7]

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让我们深入了解继承过程的复杂性,并且形成了一些逻辑严密的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但是,还缺乏对这些理论的整合研究和实证研究。



[1]HandlerwC. Succession in family firms: amutual role adjustment between entrepreneur andnext-generation family members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0,15(1):p37-51.
[2]恩纳斯托·J·珀扎(Ernesto J.Poza).家族企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5页。
[3]苏启林,欧晓明.西方家族企业接班模型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07).
[4]Lambrecht J. Multigenerational transition in family businesses:a new explanatory model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2005, 18(4): p267-28.
[5]Beckhard R, Dyer W G.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Owned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2): p5-12.
[6]兰德尔·S·卡洛克,约翰·L·沃德.家族企业战略计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7]Dyck B, Mauws M. Passing the baton: the importance of sequence, timing,technique, and communication in executive success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p143-162.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