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有尊者数次问及陈麻婆那等凶恶,可有“恶报”?于是我又向老母探问,才知麻婆性恶亦有因由,她也因恶得报,且累及全家、结局凄惨。母亲还说了自己与我父的姻由,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人事也似有因由报应。如此,引我不禁想起佛教的中心理论——缘起说。
佛法的中心就是缘起。“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有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是指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缘起说中最基本的,就是这四句话。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从印度佛教到中国、日本的佛教。几乎全部的佛教,都是以缘起说为中心思想。故如能充分了解缘起说,即可了解佛教。可以说,缘起说不仅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哲学不同的地方,它是佛教独有的特征。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化的佛教是中华三大传统文化源流之一,以缘起论为中心的充满了辩证思维和智慧的中国佛教的光辉绝不能被现世的诸多寺庙商业化市场化的烟尘所湮没。
在这里我们还可听听伟人们怎么说——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恩格斯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鲁迅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已有明白的启示了”。
下面还是记述我母亲关于姻缘与报应的几个例说吧。
姻缘早因前辈起。母亲说,我奶奶姓何,原是沔阳县(现仙桃市)仙桃镇上一个帽子铺老板的幺女,其上有两个哥哥,她在娘家似得“富养”之宠。她先嫁给一个陈姓的咸宁堯嘴人。这陈爷弟兄两个,他是老二,原来在咸宁和沔阳两地开有三个铺面,还有三石多(约30多亩)好田。不知何故,这陈二爷某日偷卖田产,偷带家财,不辞而别。这个时间,奶奶已有三个孩儿,最小的刚刚滿月。发现陈爷抛家弃妻,人去财空,奶奶一时气得昏死。其后托人多方打听,终无丈夫下落。由于奶奶有接生的好本事又热心为人,凡是有产妇的人家来请她去接生、她不仅不要报酬还会带去三个煮熟的鸡蛋给产妇补劲稳心,对不少有难事困扰的家庭、她也伸手帮衬。因此,好多人都不忍心她“落难”。首先是陈家大嫂慷慨相助,她家亦是农商兼作的富户。她主动请人在路口盖起一套双间的结实茅屋,并出资让我奶奶在这里单独经营副食杂货,湖区五七里的人也有不少弯路到这里买东西,回报往日相助之情。一时间奶奶的衣食生活尚可,可她带着三个孩儿,还是孤单难过。事有凑巧,不久我那一身武功的亲爷爷为马桥镇一富豪押一趟镳车去往宝塔镇,途经这里。尚是单身的爷爷当时看见奶奶姿风不俗就有好感,于是有意回留在这附近。又恰遇我外公请人到附近湖区打草运到田里沤肥,我爷爷就去应了这个活路。他去附近铁匠铺打了一把当地没有的长把长刀的“挥镰”(我想大概象哈萨克草原割草的钐刀)。爷爷身高力强又有这利器,一下子就能把湖草割去一大片。奶奶远远望见,只觉得此人真是神手神力,很不简单。当爷爷一人往返推车,将一车车“堆山”的草捆打开,满撒在母亲娘家那几十亩水田时,也惊动了外公。外公就请爷爷喝酒。两个人都是好量,谈吐也甚契合,不两日便成了称兄道弟的好友,爷爷年长被尊为兄。一日外公说:“我们这样投缘,以后不能断了这个缘份,应当结个儿女亲家。”爷爷笑答:“我自入武行一直孤穷,堂客都没有,哪有子女结亲?”说着笑着,爷爷不由自主问起在湖地路口开副食杂货店的我奶奶。奶奶的境遇和为人外公也知晓,当即便向我爷爷赞说一番,同时也告知这寡妇还有三个男孩要养。自此,爷爷便于歇活收工之时,来这小店购物攀谈。一来二往,两人甚是洽合,互生了爱意。于是爷爷一日特向外公说:“我看湖口杂货店那个女子蛮好,要是愿意跟我过,我拼了命也要养活她跟三个伢崽。我想麻烦老弟去说个媒试试吧!”外公说:“她不大认得我,我还是帮你去找她大嫂做媒稳当些。”外公在全县有个好名声,他去了趟陈家找该大嫂一说就应。该大嫂找我奶奶,奶奶亦欣然应允。于是该大嫂叫回在汉口经商的陈家大爷,并一起在家为爷爷与奶奶举行了婚礼。这婆家反倒成了娘家,一时也在湖区开了新篇,传为佳话。成婚后,爷爷携奶奶带着三个孩子回到马桥镇关帝庙落住,两个大孩仍是姓陈。爷爷为这小儿取名吕邦堂,即后来我那参加红军、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伯父,其后奶奶为我亲爷爷生育了我父亲和叔父。这后面三个孩子的年龄都是相隔四岁。
揽趣猎奇落姻缘。再说母亲儿时,总是喜闻乐见新奇有趣的事儿。他发现一个汉子隔年到她家清水塘边掏龟,便凑前观问。看到他每至一洞,先是用一个带响的长柄器具伸到洞里搅动三五次,便问这是为何?此人告知是“赶蛇”,原来龟蛇易同穴。再看他换一长柄器具掏龟,连掏数次、次次得手,正掏至母亲兴头却不再掏。母亲又问原由,他耐心解说:“我掏乌龟,这乌龟就是我做这一行的根本,不管哪一次都不能动老本;对待乌龟、也要讲慈心,大龟群最多掏一半,小龟群只掏三成,为的是要它年年还本复原。”他还告诉我母亲:“做一种事要想做不败,一是要练出好手艺,二是要掌握大情况,我就摸找出了差不多有半个县乌龟藏身的地方。这样我能头年去东边,二年去西边,总要存善蓄龟。”母亲说:“您驾讲善就不来掏乌龟唦!”他说“你伢崽不晓得哦!我不是一只口,还要养堂客啊!”后来才知道将我父亲四岁时介绍过续到吕安成家的正是这掏龟人的“堂客”。可能是安成爷不愿人们注意我父非他亲生,当这“叔奶奶”不放心她引来的孩子在这安成爷家的境遇,几次来村前暸望时,安成爷便怒目呵斥驱赶。然此善心妇人一生无儿终将我父搁在心上。是她听说自己为吕安成“抱来”的这个四岁娃,居然被差去放牛而险被大牯牛拖死而落泪;是她后来听说父亲刻苦好学,渐次练习把握了农艺木艺心算后而欣喜;是她听到村人对我父孝老尊抚养幼年堂妹的传言而赞许感动;是她看到父亲逐渐长大成人,尚无婚许而着急。当多次听掏龟的丈夫说他到咸宁城边邹家村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趣事后,就跟丈夫说:“这样好的女伢崽长大了到哪个屋里,哪个屋里就会发旺哦!我看要是配得邦凡崽(指我父)就好了!”其实杨其洲爷爷受外公之托为我母亲择夫婿,正是在遍寻无果而着急时,碰见掏龟的叔爷爷而得我父这个“稀宝”的。这叔爷还特地引杨爷到家听其堂客对我父的一番仔细介绍,又陪杨爷到其兄吕安成跟前说合。母亲说,我跟你爸能够成亲,一则要感谢他们三个人,二则还怕是得了我爸跟你爷爷(结“儿女亲家”之诺)的默佑呢。我想,这两起爷辈为父母“筑婚基”之事是否也应了佛家的“缘起”之说呢。另外,从修德的角度理解母亲与掏龟叔爷的对话:每个人为人处世断是不可违逆“知足与善”的,同时从生态的角度去理解,也可知“人若养生态,生态必益人”。
以上说的是善缘善报,那么恶缘会有恶报么?母亲悲悯声中说麻婆。她说,陈麻婆所在刘罗邓村,向来村风和顺,直到有一家娶来一个恶媳,吵得阖家不宁,闹得全村不乐,及至生养出两个女儿也是性情暴燥,尤其是其二女儿因患天花病而生得一张麻脸,更不得亲娘一丝温存,总是苛罚责打,遂养成乖张暴戾性情。此女就是陈麻婆。这是麻婆在娘家的恶因缘。到婆家后,她不记其娘为人的教训,反而“青出于蓝”,变本加厉。人说她是反阴柔为骄阳,一身凶焰。先是烧得公爹公婆中年即逝,次又压得丈夫伸不了头吐不得气、也是抑郁难耐中年逝去,再是逼儿虐媳、俱要偷盗,让孩儿们在人前都抬不起头。三个儿子和媳妇,先是落残的二儿和我大姨死,后是大儿三儿夫妻亡。他们都未能为麻婆孕育得一孙。由于麻婆恶名远扬,人皆避之如瘟疫,待其孤身亡去多日,亦无一人登门。多年后,其屋坍塌,人议其家衰败,皆由麻婆恶缘引起。此境之人多以麻婆为例,教育儿孙子媳要以麻婆为戒。
这一恶例也及时警醒了母亲的那位一度有不善之念的老舅娘。母亲嫁到婆家后,幸劝得我父来她娘家先租田植谷,后买地种芝麻,陪了外婆两年多。但高屋吕安成爷去世后,父亲为生计总要外出翻山越岭做脚贩生意,家中一应事务皆要我母亲科理:我奶奶来家要去侍应,伯父组织抗日队伍要去照应,父亲邀人挑盐到抗日军队要去招呼,安成爷被其亲霸去又还回的角田也得去耕种,于是只能待在吕家村了。外婆看到最后的女儿和女婿回婆家无返,想着这家在外公健康时是那样的红火且百事无需自己操心,望着那远处房屋被鬼子拆成的废墟而无力去挖那掩埋的钱财,想着自己成天口渴混身无力肯定是有病又无法去医,她渐渐断了正常生活下去的信心。于是她不管不顾离家而去,流落到了咸宁街头。一个曾受恩于外公的穷苦妇人认她作“干娘”,一起过着捡菜叶,削烂苕,讨现饭的日子。母亲后来才得知,我可怜的幼舅刚丧父又遭母弃,只好去讨乞。外婆的娘家哥嫂获悉就来把他牵去。为霸占外公留下的田产和屋基,老舅娘瞄着已到手的1石多田2石多地(共30多亩)的地契还有房契,而对幼小的舅起了歹意。她把幼舅只放在牛栏的荒楼之上,那上面无有一块木板,只有杈杈丫丫的柴,又有任何铺盖之物,叫人何以栖身。白日里光线阴暗蚊虫有袭,至夜里蚊虫群攻更是难耐。小舅蚊咬中还是困极睡着,不慎从楼柴漏处跌落,如此一夜竟有两次。更可恶的是老舅娘不给丁点吃喝,白天他们一家吃喝得热闹独不给他,夜里我舅干得喉咙冒烟,强忍着等他们都睡了才爬下楼,遍寻水缸水罐,里面竟无滴水。这不合常理——老舅娘实是故意这么做。老舅爷对我这小舅心有不忍但又不敢在老舅娘面前吭声,更不敢予我幼小可怜的舅舅半分照顾。舅舅无奈只得找那沤得变味了的泔水桶用手捧着泔水喝,哪顾得那水的酸臭和苦涩。如此折磨了两日,舅舅怕再下去不能苟活,便趁夜色悄悄离了老舅爷家,只往徐家村曾长期在外公家干活的冬英姑处逃命。冬英姑心念外公外婆之恩,而为我舅安排下饮食住卧。徐家村上座多数人家曾常年在外公地里做活,都念外公待他们不薄,因此也怜待舅舅。解放后按原家址舅舅应划归熊家生产队,但舅舅念徐家村人之好就在这里落了根。舅舅后来对我母亲说:“老舅娘那样待我,就是为了那些屋基和田地,其实拿去有什么用,只怕会落个不好成份。为这还想饿死我,怕不是我爸在天之灵引着我逃出来才保了命。我爸也想不到我后来还给他生了德自、德力、德更、德生四个扎扎实实的好孙。”母亲对我说,“还是新社会好啊!冇得战乱,生活是越来越美,你舅他一脉分四家传四代,现在是家家都兴旺发达,怕是你外公做梦也想不到的。”
我问母亲,您的老舅婆把地契弄去,他们把那些田地霸去耕种了吗?母亲说:“倒是没有,这些田地荒了好多年无人种。我想啊,是老舅娘看到你舅逃到徐家村去了,不好下手;更主要的是听你二姨说过,陈麻婆作恶,别人都晓得你们放牛崽唱的‘陈麻婆,第一坏,鬼神要她早早败!’,她屋里连连死人,搞得一个孙都冇得。”这也让我想起东汉末年董卓篡权,拆字童谣咒其“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结果很快被王允离间、吕布所杀。母亲接着说:“麻婆因恶不得善终,叫我老舅爷也醒悟了。大块头长脚的老舅爷真的一发威,不准老舅娘再做不仁之事,老舅娘也害怕听从。说来也怪,这善念一起,老舅娘生过九个女后,末了还得了一个崽。得了这个崽后他们就越发变得和善了,对别人也变得舍得了。他们家到后来也还不错。”
综上所例,是否都应了古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①
吕盛东
2018.6.8
注:
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