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我为什么要对中国成语进行批判? 甘德安 北京德成

发布日期:2018-10-20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这是20多年前的一个思考。当时政府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得到全社会的热烈拥护与积极参与,但在日常用语、课堂、教材、著作、以致媒体中依然弥漫着传统文化中陈腐的要素与计划经济中僵化的思维,而这些要素与思维恰好是通过成语来体现的,于是有了对成语批判的思考与行动。

成语这个词的名称和意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赵红棉先生指出,成语一词最早在《文心雕龙》被称为“成辞;到了唐代才开始称“成语”[1]

汉语成语数量庞大,形式完整,内容精练。迄今为止, 已有不少专著和论文对成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汉语成语反映中国文化、汉民族文化,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汉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可以说,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中华民族精神诸多方面的经典概括,并对后世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知道,《周易》、《论语》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大多体现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中。在汉语中,源出于《周易》经传的成语有200余条。[2]源自《论语》留给今天的成语共有384条,源自《庄子》的成语竟有500 余条。[3]这些成语不仅数量之丰,而且由于长期的运用,形成独特的精练的形式、深刻的内涵、高超的语言技巧,创新了汉语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中和思维。

可见,成语,以及习用语、俗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思维、文化及其表达产生着深刻影响。这在学界、人民心中已获得认可,并不存在问题。

但是,随着时代的巨大变迁,尤其面临工业化、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汉语已经越来越面临着危机[4],成语自然也面临危机。我们势必且有必要对传统成语、习用语与俗语进行重新审视,反思、新解与批判。当然,反思与批判不是否定,而是扬弃。

本专著的立论有四:其一、传统成语、习用语、俗语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遗存着农耕文明生活的痕迹。而中国现已处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乃至知识经济转型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已经全面深刻地改变人们生存方式与生活习惯,一些传统成语、习用语与俗语所具有的时代滞后性、文化落后性等特点,明显会误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文化仍停留在传统的农耕文化之中。如果,我们依然用这些传统成语、习用语与俗语来规范我们的行动与思维,则不利于中华民族向现代民族转型。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成语、习用语、俗语做一些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的解释与批判,以期能够引发大家对传统文明的重新解读,并时刻具有一种批判、反思、扬弃的精神,能够用工业经济时代新的理论与体系及互联网思维解读它们,并以工业社会时代及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反思它们。

其二,汉语成语、习用语与俗语有必要进行一次文化拓展与吸纳之旅。汉语成语既是传统儒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也融合与吸收了道、 佛两种文化。如“尊卑有序”、“夫贵妻荣”、“光宗耀祖”、“大义灭亲”、“当仁不让”、“自强不息”、“见义勇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渗透着儒学思考及其人文关怀,而“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绝圣弃智”、“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成语则是道家出世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辩能力的集中反映。同时,与佛教有关的成语也多达两百条[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劫难逃”等成语都是佛教教义与理论的直接表达。但不容忽略的是,工业化的理论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工业革命背景下基督教文化价值观。由此,中国在实现和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基督教中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往往渗透着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与法学等理论之中,那么以这些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传统成语、习用语与俗语进行反思与批判,实际上是汉语对基督教文化积极因素的一次吸纳,是一次新的汉语革命。

    其三,汉语成语、习用语与俗语大多是生活经验之总结,缺少科学与逻辑分析。我们借助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的理论重新解释它,就是希望借助科学的方法批判或剥离出传统成语中一些貌似合理的成语。这些成语,从科学与逻辑的角度,或者说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来看,它们显然不合理,或者说特别不合理,但却一直在误导着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因此,对这些不合理的成语、习用语与俗语所进行的反思与批判意义重大。

其四,汉语成语许多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嘲弄。比如,杞人忧天就是殷商征服大夏都对殷商遗民的嘲弄。守株待兔、朝三暮四等是周人征服殷商后对殷商遗民的宋人的嘲弄。[6]还有五胡乱华,是乱还是兴,都要站在民族的融合与民族的平等重新审视。

此外,鉴于中国成语产生的思维特点、汉字特征,及其虽简约,但含混,存在逻辑问题等方面,用经济学、管理学等新的理论体系重新解释传统成语,无疑会为中国成语赋予新的生命。

我想,对中国传统成语的现代反思与批判,除其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意义外,应能让人们在实际运用,或在接受其潜移默化的思维指引及其行为规范时,能够随自身现实情境、人际交往语境、自我心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也就是说,它若能帮助或促使人们具有或增强对现有知识反思或思考的能力,才是它最大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最后,为什么首先选择这50个成语?或许,随后还会继续撰写下去,更主要的是,它们是一些有缝的蛋,首选出来的成语似乎更不适应当今时代,首先要反思,或许也表明,其他众多的成语还是无缝的蛋。

 

 


[1]赵红棉. “成语”一词源流考[J].古汉语研究,199203)

[2]吴东海.对汉语成语的再认识[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3]马启俊.源自庄子的成语考察[J].巢湖学院学报,2012(02)。

[4] 汉语的危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5]李大农.成语与中国文化[J.南开学报,199406)。

[6]摩罗.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P3.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