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疫苗、口罩与佩尔兹曼效应 谢科范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21-08-18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1976年,芝加哥大学的Sam Peltzman教授提出所谓“佩尔兹曼效应”。其认为,随着安全技术和安全装备的应用,人们会过于信赖、依赖这些安全技术与安全装备而放松安全措施,使得事故数量不降反增。例如,安全带、ABS和安全气囊的配备使用,会使得驾驶危险性降低,驾驶员进而选择便利性、效率性高的危险驾驶方式,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一理论又称为风险补偿理论(risk compensation),亦即,安全技术带来的安全效果会被人的冒险行为所抵偿。佩尔兹曼教授由此而拓展了经济管制理论,据有关预测,佩尔兹曼因此而有可能与另一位经济学家理查德·波斯纳一起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佩尔兹曼效应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势中也可见端倪。不少人认为,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健康码镶上了金边就有金钟罩而百毒不侵了,从而放松防范,在公共场所变得不怎么戴口罩,也不怎么注意保持社交距离了。佩尔兹曼效应也表现在管理上,比如,有些公共场所,人员出入管理变得通融了,验码测温变得随意了。国内的最近一波德尔塔疫情,也不能排除是佩尔兹曼效应在机场管理上的作祟。

可见,疫情防控在技术上增强的同时,防疫制度的运行不能松懈。普种疫苗应当与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形成组合效应。无论防疫技术如何进步,民众的防疫制度遵循、管理者的防疫管控均不应弱化。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