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谢科范:系统工程思视角下的程咬金 原创 谢科范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21-04-18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关于程咬金,历史上有两句成语。一是“三板斧”,意为先声夺人,但无续招,也指虎头蛇尾。二是“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意为突如其来,措手不及。

演义和影视剧中塑造了程咬金一个憨大粗的形象,而实际上,程咬金是“大块头有大智慧”,其审时度势,最终跻身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从与程咬金相关的演义、小说及影视,发现其中的许多描述与系统工程的思想不谋而合。
1.组合方法论
正史中程咬金善用马槊,演义和影视中程咬金用的是斧头(注1:例如《说唐》)。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三个极为简单平常的招数:砍、削、挑(注2:此三招的说法来源于《新唐书》)。这三个招数单独使用毫无威力。但程咬金把这三个招数连成一个整体,类似于系统工程中的组合方法论:简单的要素按最优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系统放大效能。程咬金的第一招砍,使用时抡起斧头从上往下朝对方的头上砍去,对方必定双手举兵器上挡;程咬金不待兵器接触即使用第二招削,将斧头顺着对方兵器分别削向对方左右手腕,迫使对方松手弃落兵器;然后再变招为挑,将斧头往上挑向对方头部,运气好时三招即胜。这构成了一个下、左、右、上的技术路径。程咬金有这三板斧虽然不足以使其进入十八条好汉之列,但也成了隋唐四绝之一,并有三板斧定瓦岗的战绩。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自创的,勉强可以看做是自主创新(注3:《说唐》中说程咬金是从天罡三十六斧中习得3斧;《隋唐英雄传》中为秦安所传),后来在秦琼的指引下有创了半招,所以又有了程咬金三招半的说法(注4:电视剧《大唐英雄传》描述程咬金悟出了第四招,但是马下招数)。那半招是一种风险控制,也就是在前面的三招完成以后再砍马腿,将对方连人带马砍翻,以求完胜。如果这三招半使完以后还不能取胜,程咬金就会采取风险回避: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运作统筹
据考证,程咬金祖上为官户人家。但在隋唐演义及野史中,程咬金家境贫寒。关于程咬金贩卖私盐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把钱缪的经历套用到程咬金身上。
话说程咬金因要养家糊口,于是参与贩卖货物,因他比别人头脑灵活,赚的钱比别人多得多,招来了嫉妒,后来还受到了处罚。后来,程咬金的母亲劝导他转行砍柴,结果程咬金砍柴赚的钱又比别的砍柴人多得多。
程咬金贩卖私盐的高盈利诀窍(注5:此段故事取材于连环画《兴唐传》情节)是什么呢?一般的私盐贩子是上午到批发商那里卖盐,下午再把盐拉到集市上叫卖。而程咬金则反过来,前几天专门买盐囤库,后几天再整天到集市卖盐。
为什么程咬金转行砍柴赚的钱比别人多呢?因为砍柴用的是斧头,而程咬金练功时用的也是斧头。程咬金转行砍柴一是可以节省工具成本,一斧两用可以分摊固定成本;二是可以把三板斧的技能移植到砍柴方面,砍柴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在练武和砍柴方面,程咬金的有形资产斧头和无形资产三板斧技能,其具有较弱的资产专用性,其转行的退出成本较低。
长期以来,砍柴人习惯于上午到山上砍柴,下午把柴拖到集市上叫卖。但程咬金独辟蹊径。他先用几天时间专门砍柴,然后再用几天专门到集市集中卖柴。程咬金的这种做法是非常高效的生产运作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作“时间经济性”:把同一道工序集中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做,其效益要远远高于在该时间段做两种以上的工序。具体来说,一般的砍柴人每一次上下山只能砍半天的柴,而程咬金每一次上下山可以砍一天的柴,可以节约上下山时间成本;为了解决砍一天的柴数量过多不好运输的问题,程咬金发明了捆链法(注6:参见电视剧《大唐英雄传》场景),用绳子把多捆柴串在一起一次性拖拽下山。在售卖时间,由于上午其他砍柴人都忙着上山砍柴去了,因而程咬金上午卖柴时没有竞争对手,形成暂时垄断,可以采用垄断定价法暂时提高价格;由于有上午的超额利润作为垫底,程咬金在下午卖柴时可以采取低价策略,适当降低价格以取得竞争优势。
程咬金上山砍柴,也才有了与尤俊达的相遇,从而触发“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情节,以及走上瓦岗、投奔李世民的机缘。
3.剩者生存
古云:乱世出英雄。无论是从正史还是从演义来看,战乱时期英雄群体的出现有两个大致的规律。一是高等级英雄群体数量递减律。英雄在一个特定的乱世周期的初期会群体性横空出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级英雄并不会产生辈出效应,数量也会越来越少。无论战国时期还是三国时期都是一样,特别是三国后期的廖化做先锋便是例证。二是英雄极差递减律。英雄从第一名开始,越往后,相邻名次的英雄之间的能力差异会递减;反而论之,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第二名与第三名之间的差异,以此类推。例如,三国时期武力值排名第二的任何一位英雄与排名第一的吕布应该不在一个档次。
隋唐英雄群体也满足上述两个规律。以《说唐》为口径,隋唐十六好汉除了尉迟恭以外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性出现,到了唐朝统一时,隋唐好汉多数战死,长达数十年时间并未出现能跻身此行列的新英雄,到罗成战死后,新加入的英雄只有尉迟恭和黑白二夫人,而尉迟恭摆尾,黑白二夫人上不了英雄排行榜;因此,隋唐英雄服从高等级英雄群体数量递减律。这也说明,高等级的英雄主要产生于战乱前的相对和平时期的练武学习,后期实战可以锤炼英雄能力但很难产生新的超级英雄。同时,隋唐英雄群体也服从极差递减律。在隋唐十六好汉中,排名前8的每一位英雄,基本上都可以秒杀排名紧靠其后的英雄。排名第一的李元霸秒杀了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排名第七的罗成秒杀了排名第八的杨林(注7:《大唐英雄传》中杨林为秦琼所杀)。但排名第十四、十五、十六的秦琼、尉迟恭和单雄信之间应当可以斗上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英雄要在乱世生存,有两条路径。一是胜者生存,即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最后生存下来。二是剩者生存。即能够熬下来,活下来,剩下来,就能够生存。而程咬金采取的就是剩者生存策略。程咬金的武功在英雄集群的隋唐时期根本不入列,屡上战场会大概率遇到武力值远高于他的对手,如果按照那个时期的对阵惯例,程咬金早期就会挂了,特别是遇到排名较前的敌将时可能会被秒杀。所以程咬金为了生存,就采用了两个战术,一是就像“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所隐喻的,程咬金打仗时往往是斜地里杀出,举斧便砍,以出其不意弥补武功差距,运气好时可意外取胜;第二个战术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恋战,不缠斗,求得生存。程咬金打不过尉迟恭,就去叫上秦琼做援手;打不过刘武周的铁甲阵,就闭门不出。到了隋唐后期,十六好汉仅剩下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而这两人又属于程咬金的己方,此时,程咬金的对手几乎尽没,这才给了他多次挂帅出征的信心。
剩者生存如今也是一种商业竞争现象。以手机行业为例,当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大强者成犄角之势时,弱小厂商中有些或缠斗或退出,有些则咬牙苦撑,结果三巨头最终落败,少数苦撑的弱势厂商则逆势崛起。共享单车行业亦然,君不见摩拜、OFO已无迹可觅。再看智能快递柜两大先动者邮政快递柜和速递易的案例,首先是中邮收购速递易,成为中邮速递易,后者又被丰巣收购,这成为次动者优势与剩者生存定律的典型案例。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