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家训乡约与乡村治理——传统文化进村讲稿 原创: 吕盛东 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19-12-29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习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并不断总结推广。

今年六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对落实习总书记这些指示作出了具体安排。

根据这些精神,今天我为东山街和群力村的同志们集中讲讲《家训乡约与乡村治理》问题,主要取用我吕氏先祖及父辈的德绩作素材,起因是,在乡村调查中我发现自古以来家训乡约在乡村移风易俗和立德树人上有特殊功用,而吕氏家族又恰好在这方面具有“三个史上第一”的典型性(见第二部分)。讲此课的目的是,以家训乡约这种文化在吕氏家族近三千年的恒久传承为线索,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美和流变之奇,从而鼓舞东山群力的干群笃定民族文化自信心、更好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中华历史,是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我们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给养”(习总书记近日在澳门强调)。

 

一、家训乡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功能

先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成。其有三大主流文化,互有融合,总成之态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儒家为主干、佛家为枝叶、道家为根柢。当然除这三家之外,传统文化十家九流的其他几家和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组成部分。

次说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阶段特征。我以为,西周及以前华夏文化历久孕育、本基厚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流派定型(后加上汉唐之际引入的佛家文化,后人归纳为十家九流);秦汉至两宋生机勃勃,各具特色,各展丰采;元得延续,未伤其本;明清害文,甚为深重,其闭关锁国,科举取士,森立文字獄,极端愚民化,极大地禁锢和摧残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活力,其时推翻封建帝制,开展新文化运动,应天顺人,势在必行。建立新中国后,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倡导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惜十年浩劫及其后某段时间,或伤损或冷搁民族文化之本原,着实令人痛心!习总书记英明,十分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在此基础上,他悉心塑造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还我国魂,修我民德,正我民风,倾力再造我中华盛世!

再说传统文化传承载体,她历经创造,积具百般:文字语言、诗词歌赋、农渔百工、武术中医、民乐戏曲、书画瓷绣、节日民俗等等,莫能尽括。

家训乡约实是诸多载体中一个功效尤著的特例。在古代社会,因“家国同构”的社会体制,使其既广植于民间之家庭和乡村,又变用于朝廷和皇室,因此功用经常,影响广泛,具有突出的思想文化功能。乡村公约与乡村治理,家族训诫与家风传承,成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社会而言,乡村公约、家训家风是协调关系、规整秩序,凝心聚力、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家族而言,家训家风、乡村公约是延续家运、防范衰败的有效保障;对个人而言,家训家风、乡村公约是安身立命、修德润身的人文底蕴。

 

二、家训乡约在古代乡村治理中的效能简介

(1)华夏第一篇成文家训《太公家教》,系吕氏始祖姜子牙吕尚所制。

《太公家教》以四言为主,共八章580句,2610字。细读其文,给人的感觉,一是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等思想;二是突出了立德树人,尊师重教的品位;三是保持了语句通俗,深入浅出的文风。 《太公家教》问世后,流行的时空广阔,流传的效应巨大。

一是于社会,广为传习,导致各家族争相借鉴,自立规训。于是在古代社会呈现族规家训层出不穷、浩如烟海,历经淘选、名训崇立的文化现象,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 等。

二是于历史,吕氏家训家风训导培育出的英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进作出了不朽贡献。试举几例:

姜子牙吕尚应是早年就为家立训,为子侄制诫。他受封为齐这个诸侯大国的开国之君后,更是完制《太公家教》,力抓传承,以致后嗣英继,绵绵不绝。

太公之子吕伋,即我们的2世祖、齐国第2代君主齐丁公。他随父亲姜子牙修得礼德俱佳,习得文韬武略,因此,能先在扶周灭商之战中建下大功,后在平乱安周上作出重大贡献。

太公12代孙吕小白,即我12世祖、齐国第16代君主齐桓公,袭太公遗风,重用管鲍,强军富民、九合诸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成为周王尊重、诸侯顺从的第一位“义霸”。

太公25代孙、我25世祖吕不韦于秦功勋盖世。他对始皇帝有如父如师之恩,甚至有血脉亲传之说(查《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译本第88页有明载)。作为政治家的吕不韦,在他主政期间,强军抚民,蓄强秦势,灭平三国,为秦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作为思想家的吕不韦,他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成为中国重要古典之一。此书尤重民本,主张宽民,贯穿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这些思想也充分地继承和发扬了《太公家教》的主要观点,本可为中华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公子扶苏的理念也正与其契合,如果扶苏按始皇遗诏即位,秦未必会亡。惜李斯为赵高所迫,改诏逼杀秦公子扶苏和主将蒙恬,赵高又挟愚陋的胡亥即位,更加残暴地施行苛政,以至秦朝天下大乱,二世而亡。扶苏虽死,但其仁爱、谦逊之名深入人心。连陈胜后来都说“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于是打着拥戴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起义。 

刘邦之妻吕后在实际主政15年间的善政之功也不可辱没。因刘邦早逝,当时大汉初立、天下未稳,而诸皇子皆无主政之能,非吕后不能定振朝纲。她作为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不能因她在政治上有残害戚夫人、计杀韩信之“凶”,而无视她遵循《吕氏家教》“泛爱尊贤”精神,实行黄老之术,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也不能埋没她在政治、经济、民生、社会治理各方面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她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高度评价为:“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特别不能忘记的是,她果断废除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颁布的《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各种思想和文化艺术得以正常发展。我想这应与吕雉曾受过良好的吕氏家学有关,而刘邦主政时并未废除《挟书律》,可见在这方面刘邦的见识比不上吕后。

三是于家族,吕尚后裔对其遗训能坚持本原、传承不怠,并顺应时实、不断创新,因此续立了许多好家训,也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移风育才效果。

以后唐户部侍郎吕梦奇(吕尚69代孙,即我69世祖)家族为例。其数代都有家规家训传世,至南宋吕祖谦将它汇编为《家范》六卷。这个家族从北宋开国到南渡,代多显宦,连绵不绝,曾八代出过5位宰相、17位进士。也正是这个族系,从吕蒙正(我71世伯祖)、吕夷简、吕公著(我72、73世祖)三位贤相到吕祖谦之子吕延年这八代,大兴了吕学,共有17人被列入《宋元学案》。百年间一个家族出现这么多名相和大师级名儒,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上罕有其匹。可见,家风、家训的教化和传承,家族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对于人才培养多么重要。吕祖谦家族家风家训的故事已被中纪委列为家风和廉政教育典型教材。

吕尚之侄吕鲤及其后裔在《太公家教》等吕氏家训影响下也是英才辈出。

吕鲤为周武王任尚兵机,因功封文信侯。

他的后人有秦末大将吕马童谊重于友,连项羽都甘愿自割首级献给他。

有三国东吴主将吕蒙,改变旧习刻苦读书,修成帅才,因此能智擒关羽,广拓东吴疆域。

在宋代他的后人中也出过几位宰相和名臣。如宋初接任吕蒙正的贤相吕端,曾获得宋太宗“大事不糊涂”的赞评。

另外,姜子牙还有很多从姜吕分姓出去而衍生出来的后裔。分出的姓氏有丘(邱)、齐、方、卢、崔、高、贺、国等100多个。他们中以姜子牙之后为励,承其遗风,继创辉煌者不乏其人。如邱家,古有西行万里到阿富汗见劝成吉思汗,而“一言止杀”的道教大宗师邱处机,近有泰国总理他信、英拉兄妹,他们数次回到祖籍梅州市邱氏宗祠归宗祭祖。卢家,于近现代,在国内有著名的爱国大实业家卢作孚,被毛主席赞誉为“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在国外,有韩国总统卢泰愚,前几年还专门来山东祭祖,称自己是姜子牙的后人。

(2)全国第一篇成文乡村公约《吕氏乡约》,作者为本宗从祖北宋“蓝田四吕”之一的吕大钧。他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其父生六子,六子五登科,其中二子大防为北宋宰相。大钧为第三子,他中进士后,由于长期在陕西基层做官,了解宋代关中基层社会和民风民俗之弊而决心予以改变,为此他集约吕氏家训族规的内容,创制出我国这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并着力予以推行,促进关中乡风民俗和社会秩序发生了显著变化。

《吕氏乡约》全文2000余字,分别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四个方面作出详明规约,并对违规处罚、聚会议决、主事之人一起作出明确约定。

《吕氏乡约》的流变效应更是惊人。她先是经南宋朱熹修订宣传而闻名于天下,后是影响明代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乡约制,再是到清代更转化为康雍二帝的“圣谕十六条”和洋洋万言的《圣谕广训》,强令在全国所有乡村半月一宣示、普天皆推行,从而为全国乡村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吕氏乡约》对当今的乡村治理以及农村青少年培德导行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3)已知的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是本宗从祖明代吕坤父子所作。

儿歌童谣实为家训乡约文化的派生物,它对孩童的启德导行作用也非同寻常。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古人重视儿童教育,早已发明儿歌童谣等教育方式,明代学者,教育家吕德胜和儿子吕坤为其集大成者。他们合编的《续小儿语》极受欢迎,流行全国,其中一篇《童蒙必读》有千余字,堪作全方位引导孩子修德冶性、遵礼良行的好教材。

1593年他们父子还收集整理了各地童谣编成《演小儿语》一书,该书附有一首《好人歌》影响很大。歌词有52句,内含鲜明的是非观、善恶观,用好人的34种良行、4种忍德及坤公自己的14句评议,导人免恶向善,立正远非,时人引为做人准则,且因其朗朗上口,便于记颂,很快广为流传。

吕坤的《好人歌》

天地生万物,惟人最为贵,

人中有好人,更出人中类。

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弟,

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义。

好人不纵酒,好人不恋妓,

好人不赌钱,好人不尚气。

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势,

好人不欠粮,好人不侵地。

好人不教唆,好人不妒忌,

好人不说谎,好人不谑戏。

好人不闻言,好人不谤议,

好人没歹朋,好人没浪会。

好人不村野,好人不狂悖,

好人不懒惰,好人不妄费。

好人不轻浮,好人不华丽,

好人不邋遢,好人不跷蹊。

好人不强梁,好人不暗昧,

好人救患难,好人施恩惠。

好人行方便,好人让便宜,

恶人骂好人,好人不答对。

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

不论大小人,好人不得罪。

不论大小事,好人合天理,

富人做好人,阴功及后世。

贵人做好人,乡党不咒詈,

贫人做好人,说甚千顷地。

贱人做好人,不数王侯贵,

少年做好人,德望等前辈。

  • 上一个:赵宪尧:新中国城市建设及其高等教育口述史(七)下2019-12-29
  • 下一个:“超能”的母亲(六) 也敢“平等”待畜生之一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