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吕氏家训乡约及其文化功能 的历史流变略探 (之二) 吕盛东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19-07-16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一训化万训  吕训传古今

查得中华吕氏文化中心总会会长吕强先生在2017年中华姓氏文化论坛的发言,其中介绍:“《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家训,相传为吕氏始祖姜太公吕尚所作。《太公家教》在我国流行很久、流行区域很广,特别是唐代作为童蒙读物曾风行全国,元代曾译成蒙古文,清代译成满文。北宋末年,由于《三字经》、《百家姓》等新的蒙学课本出现,《太公家教》流行程度才逐渐降低,以至于近世失传。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太公家教》唐人及后代学人30多个写本,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太公家教》问世后,一方面广为千万个有识家庭所珍视和传习,另一方面也为千万个家庭所模仿和创新。层出不穷的万千家训经过历朝历代社会人士优选,从中产生出一批精品,犹为世人推崇,如周公的《诫伯禽书》(比《太公家教》晚)、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的《诫皇属》、包拯的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袁采的《袁氏世范》、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 等。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这种立家训,正家风的文化风潮中,太公的后人自然是不会落后的,他们继承《太公家教》精神,也创制出许多新家训,其中也派生出一批闻名天下的好家训,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移风和育才效果。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家庭风气正,事业才能枝叶茂盛。吕强会长说:“以南宋吕祖谦家族为例,该家族数代都有家规家训传世,吕祖谦将它汇编为《家范》六卷。这个家族从北宋开国到南渡,代多显宦,连绵不绝,曾八代出过5位宰相、17位进士。从吕公著到吕祖谦之子吕延年七代,共有17人被列入《宋元学案》①。百年间一个家族出现这么多名相和大师级名儒,在宋代独一无二,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上也罕有其匹。可见,家风、家训的教化和传承,家族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培养人才是多么的重要。吕祖谦家族家风、家训的故事现在已被中纪委列为家风和廉政教育典型教材。”(《中国通史》在涉吕祖谦一篇中说吕氏家族当入《宋元学案》的,七世尚不止17人;另《宋史》《吕祖谦传》说“祖谦之学术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接此例证,多者不议,下面仅以吕祖谦家族为重点,略述四位吕氏先贤立训创学、发旺人才的有关情况,并搜寻传承于现世的效例。

1.后周吕梦奇 太公第69代孙、即咸宁吕氏69世祖。是他汲取《太公家教》主要精神,加以提炼创新,制定了有文献可查的吕氏家族第二份家训《吕氏修身要言》。吕梦奇作为后周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曾因才干优异,升职很快,引发同僚嫉妒而遭人陷害。他晚年总结自己宦途益损,制下《修身要言》。我归纳这份《修身要言》的要义为:重德轻财、诚善为先,抑己妄欲、济人危困,谨修口德、不生非议,心惟恕忍、无辩无争。特别是其中的“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句是为核心要义。我认为这篇家训实是重点参悟了《太公家教》中“立身根本,义让为先”,“慎是护身之符,谦为百行之本” ,“动则庠序②,敬慎口言” ,“愤能积恶,必须忍之;心能造恶,必须净之;口能招祸,必须慎之” 这些嘱语。吕梦奇着重以此《要言》警启后人,其家族遂能造出从宋初吕蒙正,中经吕祖谦,末至吕延年前后11代人才皆大旺的气象。

下见《吕氏宗谱》梦奇公修身要言:

2.南宋吕祖谦(其弟吕祖俭系咸宁吕氏78世祖)。进士及第后,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不幸于45岁即病故。他一生家多变故,六个至亲连续丧失,对他的打击极大。但这些都阻不住他不懈地研学、讲学、著述,他的学术成就赫然于世。他编选《宋文鉴》150卷、保存了北宋800余家的诗文集;他著述博达8类共138卷,皆已收入《四库全书》;编著《东莱集》40卷、《十七史详节》273卷、与朱熹合著《近思录》等亦皆传世。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他所创立的“婺学”(人称“东莱之学”),独树一帜,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学派,遂使他成为南宋时期与朱熹、陆九渊齐名的重要学者和思想家。特别是他有人所共誉的“宰相之量”,促成了学术对立的朱、陆“鹅湖之会” ③,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事件之一。由于他对南宋思想和学术发展贡献甚巨,逝后受两位皇帝谥号,并配享孔庙。

△这里特别要说到他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十分重视。他为吕氏家族专著《吕氏家塾读诗记》32卷,还写下了《吕祖谦训子》篇,载入《吕氏宗谱》,永久地流传于吕氏后人。见下照:

吕祖谦曾就此作了进—步解释。他认为,“教小儿当以正”,因为幼儿分析、辨别能力低,又喜欢模仿,所以接触到的人以身作则,躬行正道,就可以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否则就容易受坏的影响。现在强调对幼儿要坚持正面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说的正是此理。

3.明代吕德胜 学者,教育家。他和儿子吕坤都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编的《小儿语》,特别是他儿子吕坤编的《续小儿语》极受欢迎,全国流行。1593年他们父子还收集整理了各地童谣编成《演小儿语》 一书, 这是已知的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④专集(至此已知,吕氏先贤在中国家教文化史上已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篇成文家训、第一篇成文乡约、第一部儿歌专集)。可能是受此启发,1918年周作人在北大和刘半农、 钱玄同共同成立歌谣征集处, 建立歌谣研究会, 创办了 《歌谣》 周刊, 并给所收集的童谣冠以“儿歌” 之名, 至此“儿歌” 一词才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下呈《童蒙必读》(即《续小儿语》)照。其有千余文字,我认为堪作家教中全方位引导孩子修德冶性、遵礼良行的好教材:

 

4.明代吕坤(1536—1618),字叔简、心吾、新吾,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的天下“三大贤”。吕坤的主要作品有《实政录》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作品。

同时,他的家教家训作品最为丰富多彩,最受时人喜爱。仅介绍其中三篇:

一为《呻吟语》。这是吕坤广为流传的著作,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以“呻吟语”命名,意为病中之语,皆肺腑之言,能直击心灵。其行文灵活,言短而意长,包含许多人生智慧和经验,有许多修身、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无论从哪一页哪一段开始翻阅,都会有所收获和领悟。如“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又如“古人教子七不责”等。《呻吟语》开启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的先河,在中国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现代还被学者誉为“古今罕见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深受此书影响,直言《呻吟语》是他修炼自己与管理企业的四本书之一。

二为吕坤的《孝睦房训辞》也被皇家视为经典,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孝睦房训辞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休存猜忌之心

休听离间之语

休作生分之事

休专公共之利

吃紧在各求尽分

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

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

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

眼底无几句诗书

胸中无一段道理

神昏如醉体懈如瘫

意纵如狂行卑如丐

败祖宗成业

辱父母家声

是人也

乡党为之羞

妻子为之泣

岂可入吾祠葬吾茔乎

戒石具在朝夕诵思

 

此训刻为河南宁陵吕坤墓墓志铭。

我读此训,只觉她如棒喝警鸣,撼人心魄,启人心灵!

写到这里,我已十数次回看《太公家教》,也多次回味这四位吕氏先贤的训辞,看着,看着,猛然发现其中有些训句,我的老父亲生前好象也说过,他于七年前95岁时去世,记得他一直到80多岁时还爱对我们说些有道理的四六句⑤。父亲自小生活在那个耕读传家的吕氏古村,28岁后才离村到汉口谋生,即使外出也要年年回老家,去欣赏古楼里的雕梁画栋、楹联匾颂,观赏阁楼上的古砚老籍、佛珠瓷具,乃至古屋后的流溪兰芳、杏林古树。他去世当年的清明节还循例回去最后一次给亡亲扫了墓。生于斯村,且又近古恋古的老者,自幼当会领受吕氏古训于心,后必传承古训之句于子的。想到我于本文开头说自己于家训乡约无知无趣,真是有负老父生前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心!

渐渐地我想起父亲虽只读过二三年的私塾,但他体健时总爱读报和习练毛笔字,自为我们作了样;想起他于我年少时曾用“勤是无价宝,学是亮眼珠”劝学,这不正是仿的《太公家教》句?他还常用“字是门楼,书是屋宇”劝我弟兄姐妹好好练字。我想,自己一生好学,怕不是潜默地受益了父亲传习的古训。

我想起母亲讲,大她七岁的父亲带她一起为奶奶挚心尽孝的往事。奶奶在世时,我父母真是按《太公家教》“孝心是父(母),晨省暮看,知饥知渴,知暖知寒”的标准去服伺;在奶奶得了不治之症后,他们为她治病直到病亡、治丧,一直是“直实在心”,倾尽财力;尤其是母亲,在病榻前待奉奶奶大半年,完全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案(床)”,“不修身体,不整衣冠”,直到奶奶去世安葬,母亲已经疲累得喉哑失声,直过半年之后才逐渐恢复嗓音。受此影响,我弟兄姊妹及配偶十人,乃至我们的孩子,都对俩老勤尽孝心。俩老都是武钢退休职工,虽不缺衣食住处,但分居武汉三镇的我们对俩老的冷暖、康健、愉悦,依旧是人人上心,做到家家接住,连番看顾,总不让老人有缺失,受寂寞。父亲原本身体不好,也愉快地活到95。母亲已经过了95周岁,看她那旺旺的精气神和灵活的身段,我们都相信和心願她快乐活过一百一。

我想起自小听父亲念说“财多不如义高,势大不如德厚”。这不也是老祖吕梦奇“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的变句吗?回想他的一生正是秉持了这样的要旨。

为着这个“义”字,他少年时,一次看到在奶奶寄身的咸宁马桥关帝庙⑥的后殿,有一百多位被国民党军队捆绑关押的红军,只听到奶奶说了一句:“他们是帮穷人的好军队”,他就伸柴刀入门缝帮助红军割断绑绳,并告知可破墙出庙的方位和宜奔逃入山的方向,成功地助救了这支队伍。

为着这个“义”字,1934年的一天,他得知参加红军的亲兄吕邦堂战斗负伤,有性命之忧,便立即延请良医,冒险奔赴到几十里外伯父藏身的山洞,及时挽救了伯父的生命,并护理其至大体康复。 

为着这个“义”字,1938年刚结婚不久的父母设法资助伯父和八位从武汉回咸的爱国大学生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父亲是用当年在母亲娘家种地收获的芝麻、从日商处换得紧俏的食盐,然后又冒着被日伪军缉捕杀头的危险挑到十分缺盐的山区贩卖赚钱,再将这些钱小部分用来孝养奶奶,大部分都捐给游击队作军资。

为着这个“义”字,1945年10月,他婉拒了一份收入丰厚但自己认为是剥削码头工人血汗会断子绝孙的工作。那是日军投降后不久,汉口民商复苏,父亲便去那里谋生。本族“欣大祥"⑦的少东盛斌哥要将位于汉正街已歇业七年的大杂货铺复业。他们家早就看中父亲能识字,擅心算,懂杂货,会经商,且体力强健、为人又十分忠实可靠,因此三次登门尊请父亲为管行先生(经理),父亲终未接受。后来接手之人,本是一位跟父亲一起走山贩货的苦“挑脚”,不料他一上任便绸衫礼帽文明棍,尽往花花世界里钻,甚至哄骗一位湖南来汉读书的美女大学生姘居,却不理会店里的业务。父亲天天奋力地与工友们往汉水船上、巷里货栈、临街铺面三处搬运着堆山塞巷的各色土产杂货,他不怕累,只担心这位“管行”的下场以及对商铺的不利影响。因此,他多次对这位族侄个别相劝,但这人却不回头,直至一次回乡登楼取物不慎摔断骨头才罢手。这件事是母亲近年告诉我的。父亲从不议人非,只是多次叮嘱我们“穷不倒志,富莫颠狂”。我想他这又是联系实际悟会转用了吕氏的古训。

为着这个“义”字,我父亲参建长江一桥3年半,因派出单位和工地对他们这支队伍都未发工资,只好卖掉两处自己先后建成、并搭进了两个孩子性命才换来的房屋(解放军进城那一天,6岁的哥哥也一同参建我家在汉口大兴路的第一座陋屋,在清运原堆放在那里的霉烂料包时不幸感染上天花病毒而夭亡,我和父母也险些丧命;1955年父亲在江岸区分金街买了一小栋芦苇搭盖的破屋,在重新翻修的过程中不慎让我那未满月的弟弟受了风寒而夭亡。每想起这两个夭崽,父母都泪水涟涟。)。父母省用买屋的钱来买苕片苕絲给全家度日。对此他到老都无怨诉,反而说:“共产党这样的功德感天动地,我们作点贡献心里願意,不象国民党早先闹哄的说要建桥,我们还捐了现洋,谁看见了他们的一根桥毛!” 同时母亲也参加了一年多修筑汉口解放大道的义务劳动,当年工地的喇叭里总在广播母亲一个女将挑土胜过两个男人的事迹。他们这样做,都是因为信奉老辈说的“建桥修路,大善必做"。我们也确实看到父亲一辈子都乐于做填坑补路修小桥,暴雨天排渍守窨井口之类的善事。

为着这个“义”字, 他放弃了原在铁路部门押运紧俏生活物资到中苏边境的工作。这是因为他除了遵守已知的吕氏古训外,还谨守高僧二伯早年曾授予他的《长老说》——我忽略了这个《长老说》对幼年丧父的父亲来说也应该是最亲直的“家训”。按佛子要求,他既重于报“国土恩”,而不願为占我大片国土而不还的苏联押送物资,又戒杀生,不想用将配给的枪械伤着飞车抢货的山民。离开国字号押运队后,他到长航集体性质的助勤大队,心甘情愿,干得出色。不料其后随助勤队派往大桥工地,却因单位性质而弄丢了三年半的工资。 

我还记得父亲先后见有人因在外蓄小妻而致家庭四分五裂、有人因酗酒而寻衅闹事、有人因争产而使弟兄反目、有人为斗气而致伤人命,他都会对我们说:“酒色财气,四祸远避”。这实是浓缩了《太公家教》第二章的几句戒语。他一生不沾恶习,只有一次受惑参赌而致惨输,便从此至终不挨牌桌。他抽烟厉害,但到七十五岁高龄时听从医劝,居然从此戒烟20年直至寿终。他的榜样引我们弟兄姊妹五个皆无不良习性,连麻将都不沾,个别抽过烟的也毅然戒去。

吕坤还创有一首《好人歌》,不想至今还流传于世。

这首52句的《好人歌》,内含鲜明的是非观、善恶观,用好人的34种良行、4种忍德及他的14句评议,导人免恶向善,立正远非,堪作当时的为人准则,且朗朗上口,便于记颂,早已广为流传。

 

      吕坤的《好人歌》

天地生万物,惟人最为贵,

人中有好人,更出人中类。

 

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弟,

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义。

好人不纵酒,好人不恋妓,

好人不赌钱,好人不尚气。

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势,

好人不欠粮,好人不侵地。

好人不教唆,好人不妒忌,

好人不说谎,好人不谑戏。

好人不闻言,好人不谤议,

好人没歹朋,好人没浪会。

好人不村野,好人不狂悖,

好人不懒惰,好人不妄费。

好人不轻浮,好人不华丽,

好人不邋遢,好人不跷蹊。

好人不强梁,好人不暗昧,

好人救患难,好人施恩惠。

好人行方便,好人让便宜,

 

恶人骂好人,好人不答对。

  • 上一个:赵宪尧:新中国城市建设及其高等教育口述史(七)下2019-07-16
  • 下一个:跟着共产党学管理之四:愿景的力量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