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南辕北辙——目标的一元与方法的多元 甘德安 北京德成

发布日期:2019-02-27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典出《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当古代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时,认为天圆地方的时候,南辕北辙是对的,但当知道地球是圆的时候,南辕北辙的判定这主观了、单一了,霸道了。南边的目标,可以向南走到达,向北走也可以到达,向东、向西实际也是可以达到的。

比如,西方怎么才能到达东方?按传统的南辕北辙的思路应该走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但是走这条陆路不仅要穿越许多沙漠、冰川和崎呕不平的山地,而且沿途充满危险,所以这是一条路途远、耗时长、花费大、运载量小的路线。哥伦布等航海家决定南辕北辙了。到东方不向东走向西走,不走陆地走海路,不仅发现新大陆,开辟大西洋航线,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地球是圆的。

如果,我们把南辕理解为目标,把北辙理解为方法。南辕北辙蕴含的第二个问题是,目标的一元是否方法也应该一元。看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发现南辕北辙的问题了。大学、走独木桥这是一元的目标,然后,按照南辕北辙的一元目标一元方法的思路,要考上大学的方法就是应试教育,就是标准答案。这种一元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实现考大学的一元目标导致应试教育教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是智力严重缺陷者。没有思想,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批判思维,更没有创造力与自我治理能力。要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也就是从一元目标必须一元方法的僵化思维中解放出来。这可以借鉴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解决。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解决方案,就是一元的目标可以用多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案。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构成。在加德纳看来,依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与传统的“智力”“智商”概念不同,多元智能更加致力于开发学生不同层面的潜能。在多元智能的概念里,不存在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它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以及如何聪明。多元智能带来的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全面发展,这样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有莫大的益处。多元智能不会从整体上对学生是否聪明进行判别,所以它决定了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然性。加德纳说:“传统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对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歧视”。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对其他智能很少涉及。因此单从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是极为片面的。任何从不同角度评价,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可见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是典型的一元目标多元方法的探索者,也是南辕北辙的探索者。

1960年,哈佛对商学院1520名学生到哈佛学习的动机作了调查,其中21245人想迅速致富,只有255人出于对专业感兴趣。20年后,有人搞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1500多名学生中有101名学生成了百万富翁,而101名富翁中有100名是追求自己的兴趣的人。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追求兴趣与名利不相悖,相反或许是获得名利最好的渠道。这个调查说明了一元的目标采用一元的方法就会出问题。

南辕北辙体现的是一元的目标要求一元的方法。刚才已经给予批判。其实,一元目标本身也是可以反思的。就是是否只有一元的“南辕”。一定要“南辕”?比如,为什么一定以GDP为国家以及政府的发展目标吗?为什么人的一生就只许成就?我们是否既要发展,也要生态,既要成就也要快乐。如同企业是只有专业化发展战略,忽视多元化发展也是一种战略选择,或者说,一元南辕与多元南辕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企业家与企业战略研究专家主要讨论企业发展是专业化经营战略还是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我们知道,一元的专业化经营可以利用核心技术强、资源集约以及经营效率高等优势将业务做精、做细、做透。而多元化战略则可以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分散经营风险、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美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是被人们普遍认为最具代表性专业化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从美国企业发展史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美国企业基本是实施一元的专业化发展战略。据统计,1917年美国最大的278家公司中绝大多数是单一产品型企业。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的,美国企业的大企业基本上是多元化经营;进入50年代初美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热潮;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出现,美国企业多元化发展达到高潮。

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传统产业逐渐由成熟走向衰退,—方面有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始亏损,顾客不断流失,致使这些企业不得不向新产业转移以寻求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本行业已经占据竞争优势的企业面对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业,也在考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元的南辕变成多元的南辕。

    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及西欧又出现了反多元化经营的势头,逐渐形成了“归核化”或“范围紧缩”的新浪潮。大公司们纷纷用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务,加强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受美国学者帕汉拉德和哈默尔的著名论文《公司核心能力》的影响,回归核心产业又一次成为众多企业明智的选择。

    可见,从一元南辕到多元南辕再到一元,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新的一元南辕是多元基础上的南辕,新的一元南辕有导致新的多元,没有永远的一元南辕。

其实,人生目标也存在一元目标与多元目标的平衡。单一目标易于导致人生的成功。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往往朝三暮四,易于改变,难以成功。如有的年轻人,频繁变换职业与发展方向,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心中的目标就放弃;如同契柯夫笔下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而坚持一元就容易成功,成就伟大。比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发明家王选以及教育领域的俞敏洪等,他们设定出与从事奋斗的事业相适应的相对集中、单一的人生战略目标,并集中个人的全部智能进行长期“投入”,排除一些不正常的干扰,从而在促进事业、贡献社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显现了人生的价值。

强调人生目标的相对单一性为好,并不排斥目标的适当多元。有些人生性兴趣广泛、智能适应度强,具有学习、钻研和探究多门知识、学科及专业的爱好与志向,往往易形成和设定出人生的多元目标,并在实践中取得大的成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天才达•芬奇,他长期钻研绘画艺术,完成举世闻名、流传千古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不朽杰作,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伟大画家。同时,达•芬奇还是一个卓越的自然科学家,对数学、物理、天文学的造诣极深。他先后发现了立体几何中关于正六面体、球体和圆柱之间关系的规律,发现了抛物体运动规律,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对传统的“地球中心学说”提出怀疑与否定,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要早得多。达•芬奇还先后设计了纺纱机、印刷机、抽水机、钟表、抽水机、内燃机、自行车、起重机等数十种机器和装置,并设计城市桥梁、教堂宫廷、剧场等等,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工程巨匠。所以,南辕不是一元,而是多元,更是多元交叉形成的新的一元。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