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万无一失——确定性的丧失与清单革命 甘德安 北京德成

发布日期:2018-12-30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万无一失”这个成语以万不一失出至最早出至《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及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后这个成语演化成万无一失出至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近者陕、晋二镇;相继款附;引兵从之;万无一失;不出两旬;洛汴定矣。”

    “万无一失”是人类对发生的事物、事件主观控制的一种确定性表现。在远古时代,人类对大自然认识是有限的,虽然在自身的生存中形成了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等初级经验认识大自然,但对大自然,还是充满敬畏之心的。因为,当时人类无法控制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生老病死,只能通过崇拜上帝与神灵,烧香拜佛来化解人类自身对大自然的恐惧。不论是中世纪的欧洲和中东的穆斯林国家虚构的创世之神,还是中国儒家士大夫的天人感应,都是祈求上天。李商隐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皇权对儒家文化控制社会确定性能力的怀疑,而选择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处于一种极度自卑的状态。

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从游牧到农耕,从农业的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到发现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都是中国先民认识大自然探索与自信。史料最早记载二十四节气应该是在西汉的《淮南子》这本书上。其实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有了夏至、冬至、春分、 秋分四个节气。到西周的时候,除了“两分两至”以外,还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反映我们的祖先在农耕时代,对大自然的认识。于是有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控制,就有了“万无一失”的愿望与人定胜天的抱负。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是否就是确定性的?主观控制的客观是否是确定性的客观?如果客观不是确定性,主观是否能万无一失的控制?

从哥白尼到牛顿,从天文学到物理学,从医药学到化学,从生物学到研究人类自身的心理学,都是建立在逻辑思辨和实践验证基础上,都是用简单明了的数学语言表达。这三百年最为光辉璀璨的,是由伽利略打下地基,牛顿建成主体,最后由麦克斯韦盖上顶棚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这些成就导致人们面对大自然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似乎小到原子内部,大到宇宙星辰的运行规律都已被人类掌握在了股掌之间,大自然变得不再神秘。这就是西方国家科学家希望“万无一失”的控制自然的极端表现。

此外,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自以为是的认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天地间的伟力,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让人类掌握了自然界之外的动力;各种灌溉设施和化学工业的出现让人类不再需要靠天吃饭;而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现代医学和卫生保健措施,更是让人类开始扼住了自身命运的喉咙。亿万年来形成的自然图景被人类工业社会改造的面目全非,似乎大自然已经匍匐在人类的脚下。万无一失的背后,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傲慢。

牛顿开始,一直到量子力学出来之前,我们都认为一切都可以被预测,未来和过去并没有物理上的区别;一切都命中注定:你的一生,你每天的某一刻说的某句话,吃了几颗米,都早已注定;只要我们事先了解每个粒子的状态,再加上所有定律,一切都被预测了;人类没有自由的意识,只不过同其它物质一样可被预测;但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发现后,人们发现,不确定性是基本的,确定性是它的特例,这个世界的万物变化充满着随机性和偶然性,由此决定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曾这样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是唯一可确定的因素。”

世界是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是通过随机性呈现的。随机性事件有概率接近1的事件,几乎是可以预测的,可以算近似的“万无一失”。但事件也有概率接近于0的小概率事件。飞机旅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它绝少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300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这样飞上8200年,你才有可能会不幸遇到一次飞行事故,三百万分之一的事故概率,说明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是最安全的,它甚至比走路和骑自行车都要安全,但是,三百万次中总有一次会出事,只不过不知道是那一次。墨菲定律”(Murphy's Law)则告诉我们: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对于全世界,任何事件似乎都是必然的。但对于个体来说,很多看上去几乎没有可能发生的事件,突然有一天却成为了必然要发生于他(她)的事件,于是,小概率事件终成必然事件。

 “万无一失”反映的是人类是有着确定性偏好。农业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确定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先人提炼出万无一失的成语。这是生存环境必然的反映,也是对生存稳定的渴望。万无一失的成语其实与中国古代的熟人世界一样,是相辅相成的。是中国重血缘、尊礼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相一致的。而工业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陌生人的出现从而给社会带来某种不确定性。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不确定性开始增强,万物开始有失了。但是,工业革命进程所有的政治建构及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都有效地控制甚至消除了不确定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再次希望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求得“万无一失”。

中国成语中为什么有“万无一失”这个成语,其实是,在农耕文明中,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以血缘为纽带,生长在这个熟人的社会,形成一种确定性的世界观与习惯。因为农耕文明,必然是血缘纽带,必然是熟人社会,必然形成确定性的价值观,必然总结出“万无一失”的成语。既然面对熟人才必然能求得确定性,那么,中国农民必然重土难迁。出于对陌生人以及成为陌生人之可能性的恐惧,农业社会中的个体总是不愿离开自己的群体,即使迁移,也总是要与自己的群体一起迁移。由于熟人之间的确定性源自彼此间的熟习,为了巩固这种确定性,熟人之间就必须通过共同的认同活动与劳动互助等方式提高彼此间的熟习程度。

然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走出了千年固守的地域,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生活圈子,进入了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流动和徘徊。特别是社会大分工运动使人们的自足生活受到了彻底破坏,人的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依赖他人,越来越没有了自给,更不可能自足,因而必须与陌生人交往。原先,人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却可以不同他人交往,因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现在,生活在陌生人社会中却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因为,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依赖他人,而且是依赖陌生人。

此外,根据杜威的看法,思维与行动的区别仅在于:“实践活动有一个内在而不能排除的显著特征,那就是与它俱在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不得不说:行动,但须冒着危险行动。关于所作行动的判断和信仰都不能超过不确定的概率。然而,通过思维人们却似乎可以逃避不确定性的危险。”也就是说,行动意味着不确定性,而思维则意味着确定性,所以,中国人虽然提出“万无一失”的说法,但并没有做法。“万无一失”的命题所反映的不过是观念上对确定性的追求。而中国人坐而论道就回避了“行”的不确定性。这也是许多中国成语说得到做不到的特征,也就是充分认识到“行”的不确定性,从而用“思”的确定性去加自保。

由于世界的确定性丧失,“万无一失”是可能存在“一失”的,但这并不能否定,把我们的工作做到尽可能的可预测、可控制、可操作。而《清单革命》为我们在万无有失中争取“少失”,以致“无失”。

人们渴望“万无一失”,渴望终结错误,再造安全的生存空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曾推动奥巴马医改的白宫顾问阿图·葛文德通过在医疗领域的实践,掀起了一场“清单革命”,并将革命风潮推广到建筑、飞行、金融、行政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他认为,使用清单,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读过阿图·葛文德的《清单革命》一书,首先感受到的是:处理繁杂工作,努力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就是学会做到“万无一失”。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虽然事物是复杂的,但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能说可以达到“万无一失”的程度,但可以把失误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中指出,人类存在两类错误:“无知之错”与“无能之错”,而我们常常犯的错误不是无知之错,而是无能知错。他指出要借用清单思维,减少无能之错。《清单革命》教我们使用的并非某种器物,而是一种“思维工具”,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大脑”并借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应付超级复杂的问题和情况,做到“万无一失”。把清单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们进步的一个阶梯,帮助我们想清楚、说明白,注重细节与环节;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抓住工作的关键点。这样不仅可以“万无一失”,还可以高效。

再次,“万无一失”中的“万”我们也要做进一步的反思。在农耕时代与工业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是不同的“万”,农耕文明的“万”不过是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而大数据时代,每天互联网上要传2亿5000万张图片,2940亿封电子邮件、200万篇博客文章,这个“万”字怎当了得。当今世界发展的太快、环境太复杂、不确定大增。在这个世界下,在当下的时代,真难保证万无一失了。在生活节奏日益快捷、社会分工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首先要认识到万物是有失的。在这个前提下,做到万无一失就要对万物的理解有战略思维与格局思维,做事要靠系统,不能靠感觉。要有“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做到“万无一失”。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任何一个需要从业人员掌控大量知识的领域都难逃厄运。从医疗到金融,从商业到行政,生活中的错误屡屡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美国每年发生的严重建筑事故只有20起,这意味着建筑行业每年的可避免严重事故发生率不到0.002%。面对复杂的摩天建筑,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再是单枪匹马,不再听命于唯我独尊的大师,而是依靠团队的智慧。一个人免不了会犯错,一群人犯错的可能性会变得小一些。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