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赵宪尧:我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当学生 原创 赵宪尧 北京德成智库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1953年夏,我从在汉口华中里民居中办学的武汉中国人民银行职工子弟小学毕业,学习生活都十分快乐戴上了红领巾,不过学习成绩平平,考初中只被新成立的在积庆里办学的私立大信初级中学录取。入校不久学校搬入前进四路新建的校舍并被并入武汉十九女中(解放前的一所教会学校圣约瑟女中改名)管理,接着又被市教育局改名武汉市第三十四中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不错,1956年夏考高中被武汉市第一男子中学录取。市一男中历史悠久校舍壮观,校风严谨。进入高中第二年听说我们很喜欢的一位老师成为了右派心里有些奇怪陡然感到政治运动似乎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果然,1958年大办钢铁,我们在自己学校操场上点起火炉也炼起钢铁来了。“学习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也还要参加课外活动,我选择去校图书馆协助图书馆里的老师清洁卫生整理图书杂志。尤其是星期天到图书馆参加劳动,我常早去晚离,得以看了不少图书杂志。高中毕业前,我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看了一篇小说“在大学里”,描写一所建筑大学里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男女相悦多彩快乐很有意思很吸引人的故事。我便暗暗爱上了建筑学院这些有趣的专业。59年高考填写志愿分第一表重点大学和第二表普通大学。我填写的第一表第一志愿是中国科技大学,我想学习放射辐射化学以为这是国防需要的;我填写的第二表第一志愿是武汉建筑工业学院,就是想学习建筑。结果中国科技大学落选被武汉建工学院录取。专业是“城市规划与建设”。我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武汉建筑工业学院是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发展起来的。她的历史可以追索到1952年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集中中南五省中等专业学校里的土木,道路,给水排水,硅酸盐建筑材料专业合拼成立的武昌建筑工程学校。1959年夏天,我考进这所新晋级的大学时,学校设置有城建系,建工系,环卫系,硅酸盐系。我被录取分配在城乡规划与建设专业所在的城建系已经有了一个二年级的城乡规划专业班级,还有一个道路专业专科班。建工系招收工业与民用专业和建筑学专业。我们首届城乡规划与建设专业招收四年制六十余名本科学生编入城建6301甲,乙两个班。我们的系主任李泽民是全国著名的道路结构专家,从外交部调来了住苏联大使馆的外交官袁大波担任系党总支书记。入学第二年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武汉建工学院改名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第一所城建学院,我所在的专业就改叫城乡建设工程专业。据说城建专业是培养主管城市建设副市长的。所以专业面要宽,要全,尤其是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道路桥梁,给水排水样样都得学习都得精通,所以本科学习时间得增加半年,得到1964年春节毕业。

几乎同时,同属于中央建筑工程部管辖的上海同济大学也设置了城建系招生城建专业本科生。为了充实发展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师资和领导力量,1960年建筑工程部从自己所属的上海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以及北京林业学院等高等学校调进了大量的专业教师。同济大学城建系副系主任赵骅教授调到武汉城建学院城建系担任副系主任,从北京林学院调来的余树勋教授和从上海调来的饶鸿为教授也担任了系副主任。

建工系系主任为武止戈建筑师。建筑学教研室教师有谬顺、钟灵通、艾亨音、黄树业,蒋守谦,朱约翰,杨垣中、张德苏,吴年、黄浩然等老师。1958年创办的五年制建筑学本科专业建6301学生按时毕业。林德光分配到了温州市建筑设计院,华福湘分配到中南建筑设计院,黄浩然则留校任教;1958年创办的工民建专业四年制本科工6201班学生曹松林1962年分配到大庆油田,那时为了保密就说分配到安达。熊宗武,王立君则留校任教。

我们城建系系主任李泽民,副系主任赵骅,余树勋,饶鸿为。梁镇海任系祕书,陈开元任学生辅导员。建系城乡规划教研室付主任梁镇海、陈福锳,教师有吴铭承、鲁钰荪、孙蕴山、石元纯,韓如琪、孙蕴琳、何心如等十余人;风景园林教研室有教师余树勋,闫林甫,丁文魁,冯桂丛等;道路桥梁教研室主任陆自立,教师有窦有明,杨美兰,黄坚白,钱秀玉等。1958年创建的五年制本科城市规划专业规6301班学生张明远,鲁菊升毕业分配到武汉规划院,计万根分配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我们1959年入学本科四年制城乡规划与建设专业于1960年改为四年半制城建专业。城建6301班学生吴俊辉,兰济中分配到辽宁,陶童良分配到常州,许炼分配到佛山,吴开珊等分配到广州,童惟一,蒋益生,孙芳霞,孙任兴,刘圣君等分配留在了武汉。赵宪尧,程景伊,姜书静,徐声鑫四位同学一起分配到山东省济南市。赵威烈分配到了西安建筑设计院。

我在城建6301乙班担任过学生班级宣传委员,学习委员,还担任了一年班长。学习成绩不错。学生干部嘛,自然与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教授我们道路交通的赵骅教授和李泽民系主任,教我们城市规划原理的陈福英老师,教建筑设计原理的黄树业老师,教风景园林的余树勋老师对我这位班级学习委员比较熟悉,收收作业,联系课外辅导都少不了依赖我这位学习委员。

我喜欢文艺,也当过学生宣传委员。逢年过节学校搞文艺汇演,我们城建系与建工系联系比较多。再加上这两个系几个专业共同的课程共同的老师多,所以我不但对城建系城市建设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还有道路专业爱好文艺的男女同学和老师比较熟悉,就是对建工系建筑学专业,工民建专业前后班级的同学和老师也有熟悉的。

说来我与风景园林专业有奇缘,园林6401班的同学是1960年入校的。在武昌火车站迎接新生第一次见到从北京,上海考进来的青春靓丽朝气勃勃的小师弟师妹们很是喜爱。四位北京学生分配到桂林的王敬峰,分配到四川的王芳,杨玉培我都印象深刻。更奇妙的是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重建风景园林系,我竟然担任了两年系党总支书记。后来合并到华中科技大学后我竟被授予湖北省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

从1959年入学到1964年毕业,作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大学生是我一生最荣幸也是最快乐的日子。可以说是一名优秀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