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德成动态

解构纽约世界艺术之都背后的逻辑 --兼陈丹青《纽约琐记》读后 胡晓玲 北京德成

发布日期:2019-02-02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第一次到纽约,是从自由女神像所在的艾米丽岛开始的,体会从海上登陆新大陆的感觉,繁华都市展现在眼前。然后从曼哈顿岛南端沿第五大道、百老汇大街北上,有如汉正街一样的破弊街道,也有清新精致的建筑后退空间的口袋花园;有繁复而具臊味的地铁,又有豪华阔绰井井有条的联合车站,集聚世界财富的华尔街也不过如此,没有金玉其外,反而对面的教堂让人顿悟。中央公园绝对给你郊野的感觉,无边的水面、草坪和树林,好像看不到边,有公路穿过,但不至于慌乱躲避到影响安全,公园的旁边就是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的奢华如洛克菲勒中心、帝国大厦、纽约市公共图书馆,而破弊如纽约地铁,竟然相安无事,来的人都能找到让他安心的地方。纽约似乎每一个街区、每一座建筑乃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感觉需要多次才能拼合它的全貌。纽约也是我最近两次都必定要去的地方,自有它的魅力所在。

建于17世纪初的纽约是开始新冒险的彼岸,是财富激荡的市场,是年轻人喜欢的起点,也是很多人的归宿地。这样的一座都市必定也是众多影视文学作品描写的原型,如《北京人在纽约》、《中国合伙人》、《这个杀手不太冷》和《欲望都市》、《摩登世界》、《教父》、《闻香识女人》、《华尔街》等多部经典电影,都是取自纽约内城的场景。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说,这是美妙的城市,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它如此迷人。

纽约这座兼收并蓄的大都市不仅是众多大的或小的人物故事的熔炉,也是社会更新、科技创新的发育地和试验场,还是引领世界的风向标和世界舞台,是世界艺术之都、金融之都、传媒之都。逐渐有更多的中国城市以形象片亮相在时代广场的电子屏幕而欣喜,觉得登上了世界最高舞台。读过陈丹青的《纽约琐记》[1]后,了解了纽约艺术家的故事,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图景日渐清晰。

1. 世界艺术之都的构成

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大师能面授机宜,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讲其中的来龙去脉,其中的故事,其中的所以然,而大师传记、随笔和回忆录因为是大师的记录,可理解是大师与自己的对话,大师与大师的对话。

抱着了解纽约的目的买来这本书。读下来,如作者序言中所说,这是一本艺术之外的关于艺术的书,记述画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画展的故事、艺术与城市的故事,或者说是艺术史的野史,也是艺术史的科普,教我们如何来欣赏画,线索则是纽约这座具有无所不在的文化和艺术深邃的城市的画展和作者的观展活动。作为规划师,我由此了解到纽约艺术之都的内在逻辑和文化艺术对城市持续活力的巨大效应。

1 关于美术馆与城市

艺术之都必定拥有各类艺术珍藏品的场所,在纽约就有众多的顶级美术馆,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汉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迪亚-毕肯艺术中心等,只有顶级的美术馆才有世界级的收藏品和世界级的文化交流。古时艺术等同于宗教人民更在乎艺术艺术是宣传品意大利全城找不到美国式美术馆,艺术品都散在大小教堂、宫殿、古堡、豪宅、旧日市府或者马路上,在各地名城的街巷游走,不必进什么馆,随处可见中古或文艺复兴的雕刻遗迹。藏品当然有,躲在早先供着的场所。如卡拉瓦乔两件中期作品,挂在罗马市东南一座小教堂里。纽约自1860年代开始陆续兴建各类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约成为欧洲艺术品的避难所,由此奠定了纽约顶级收藏和顶级美术馆的基础。艺术家以作品得到美术馆收藏成为他的最高成就,是艺术家念念不忘的梦,顶级的美术馆成为“艺术家连绵不绝的灵感场、输血站、临时抱佛脚的地方”。

2)关于画廊

定期出版的纽约《画廊指南》像电话簿,密密麻麻印满画廊的名号、地址、展览预告及街区地图在绘画类别中,风景、肖像、人体、静物又划分为各种风格、时期、派别,有专门的画廊代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也详细划分为各个时段、流派、理念、和媒材而由不同的画廊代理纽约画廊像是美术史词典,又像是迷你型美术馆,搜罗遗散在民间的珍品,延伸着大型美术馆的功能。自然,纽约画廊更是新兴艺术家出道的阶梯,露面的舞台。

美术馆展示的是文化风景,画廊呈现的是艺术生态,美术馆是大家,画廊是前卫艺术家,地铁、街头涂鸦者是文青、画青,画廊是艺术家彼此对话、对抗的生态场其中的生态关系与食物链关系就是由市场决定的,画作不仅是商品,还具有资本品的属性,新锐作品出现需要有人发现有人欣赏有人收藏,等待大红大紫的那天,收藏家的财富也会大增。因此画廊是一个庞杂的商业系统,是新锐、前卫以及不知名的画家或者是收藏画作的交易市场,与金融密切相关。如作者提到,随着1997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苏荷区、东格林威治村、57街、麦迪逊大道等画廊集聚区发生剧烈变动和迁移。所有画廊最为中肯而善意的劝告是请艺术家忘记画廊,回到自己的画室去告诫艺术家在没有出名的时候要安心潜心创作不要太关注你的价值。

3)关于回顾展与专题展

相较于美术馆和画廊,作者尤其推崇回顾展与专题展。认为美术馆是静态的、被动的,而回顾展和专题展则取决于主事者的水准、眼光和气魄,调理历史的脉络,顺应文化的势态,拨动时代的流向,其策划与谋略自当积极而主动。回顾展是最朴素的展示方式,在同你的交谈中暴露、交出自己

作者作为知名画家,书中记录了通过回顾展对作品、画家、展出的专业的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认识、心得。我们从画中看到什么?笔法、技巧、一种艺术美感的永存,有的是一个故事,有的展现的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宗教、事件的状态以及技术水平,观者各取所需。这里一幅画中的一切有如健康兼心理报告:梵高的脉息和注意力都弱了、乱了,这是对梵高及其作品有相当的研究之后才能懂的,所以作者提到梵高的传记,回顾展的好处就在于此,展出不仅是他的杰作,也许还有半成品,旨在全面展现这一位画家的人生经历,画艺逐渐成熟的过程及其相应的背景。作者不受教科书、艺术史以及展出介绍的干扰,写出已经变成个人的记忆和思绪的观展思考和对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其叙述风格如艺术本身一样不留死角,语言质朴犀利,恰恰如此,其直接、浓酽才真有味道,唯有这样对艺术以及艺术之都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美术馆每年的专题展和回顾展以耗费巨资、策划经年、牵动四方、一票难求凸显其在艺术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纽约这样的美术馆和展出俯拾皆是。

4)关于艺术教育与评论

关于艺术教育。书中记录了57街第七大道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向各种年龄、身份的艺术爱好者开放,各种为艺术而生的人群如模特,各种从美术馆、艺术馆吸取养分的人,推着童车的父母、席地而坐的儿童……纽约有两所艺术高中拉瓜迪亚艺术高中(上西城)和艺术与设计高中(上东城),前者设表演、美术、音乐、工艺等专业,后者曾有萨尔瓦多.达利牵着活着的金钱豹演讲(想起芒福德传记记录纽约城的夜校)。2004-2005年纽约市出台公立中学与非营利艺术社区合作推行艺术的教与学的蓝本(The Blueprint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Arts[2],不仅培养大批艺术专业人才,而且着力提高民众的普遍艺术素养。

关于艺术评论。作者引用了杜尚的回答他们每个人都给自己的解释留下了各自特别的记号。这并不意味着对或者错,都很有意思。这有意思是指当你想到写这类解释的那个人而言。对于那些解释印象派的人也是同样情形。你相信这,或相信那,取决于你感到与哪一种解释更亲近。艺术市场繁荣丰富,艺术评论也一样热火朝天,而艺术家偶尔瞟一眼或者充耳不闻,犹如在鼎沸的市场中安于自身小天地。

 

2. 艺术生态的解析

可见纽约艺术之都存在丰富、完整和繁荣的艺术生态和艺术产业链,除了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分别作为展示、交易和学习场所外,生产空间是画家的画室及其住所、活动圈子、活动设施,生产者是画家(artistart workforce),画家的培育场所是艺术学校,而构成产业链联系的是艺术中介(包括策展商)、艺术评论家、收藏家以及投资客(想起王健林收藏中国名画若干),还有艺术维护、运营人员等艺术行业的从业人员,游客、市民是消费者。艺术产业价值核心是艺术品以及围绕艺术品的各种展出活动,艺术名品的策展活动带来相关活动如艺术家的酒会、艺术衍生品的展卖。

 

3. 艺术家与城市更新

纽约艺术之都也反映了其城市更新的价值取向,从1840年起的中央公园的谋划,到1869年大都会博物馆等一批重要艺术馆的建设,到1960年卡耐基音乐厅免于拆迁,1973SOHO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保留和下曼哈顿地区高架路规划的落空,艺术似乎是贯穿纽约城市更新的一条重要的价值轴线。1960年代SOHO区工业企业外迁和绅士化,艺术家占领破弊凋零的旧厂区、旧城区,用艺术改造这些地区的形象,用艺术活动丰富了城市设施、提升了人气,创造了城市新的价值,随之,SOHO模式在曼哈顿和整个纽约的外溢和复制,纽约形成了SOHO、格林威治村、东村、查尔斯区以及42街等艺术家集聚区和画廊集聚区,此外在纽约整个城市都有分布,构成纽约艺术之都的物质载体,老旧街区的艺术化改造模式甚至成为全球旧工业区改造利用的标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艺术之都又成为新科技之都的创新源泉和服务对象,数字纽约、熨斗学校、街道和办公空间的更新成为城市更新的新的方式,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达[3],纽约硅巷迅速崛起成为全美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科技集聚区。

 

4. 纽约政府对艺术的推动

从纽约艺术事务发展历史来看,纽约艺术之都的形成有私人企业集团、自由市场的因素,城市政府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伙建设系列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类剧场等;其次是逐渐建立并完善政府主管和引导、扶持城市艺术事务的主体部门、专业委员会如艺术委员会、文化事务办公室(DCLA)、文化大使,将艺术范围扩大到除了博物馆、艺术馆、剧场以外还包括风景建筑、公共艺术品、公共工程以及动物园、植物园等;三是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鼓励艺术繁荣发展的政策,如设立系列艺术资助工程和项目、实施预算百分比法案(公共建筑预算1%用于艺术)为艺术创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此外推动对艺术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就业促进,出台艺术家就业与培训法案、艺术家就业工程等,认同艺术家工作与居住模式为艺术家提供廉价居住和工作场所,艺术材料捐赠提供办法(MFTA),组织全城艺术家与公共教育、市民消费的融合,创立教与学的蓝本,设立艺术家卓越贡献奖、设计建造优秀奖、为大众提供免费高质量的艺术作品(Free-for-all)等[4]

 

    纽约是一片难以测知深浅的生态场,各种美术馆、各种画廊、各种展出、各种酒会、各类评论,以及各种人、各种生活方式、各种可能性、各类房屋租金、各种故事,在艺术之都有充分的展现,这也是纽约的魅力所在。

 

 注释:

在纽约,职业艺术家凭艺术家证书可以申请SOHOM1-MAM1-MB的居住工作的混合空间,这在纽约区划中属于工业用地(纽约城市网站),巴黎政府对艺术家有极优惠政策,新公寓留出3%作为艺术家的工作空间,提供租金低廉的艺术家公寓(方振宁.城市中的艺术社区很视觉,北京规划建设)

  • 上一个:从姜萍参赛,看中国优秀数学人才为何难以脱颖而出?2019-02-02
  • 下一个:德成智库如何行动?——来自企业家的观点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