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国际视野

创新激情:西门子百年传承的一条金带 甘德安 北京德成

发布日期:2019-01-13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 西门子六代传承

西门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柏林和慕尼黑。公司的前身是1847年创建于柏林的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西门子是一家大型国际公司,其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6大领域: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公司的传统优势在于其创新能力、客户为本、全球性业务以及财务实力。西门子拥有900,000多名股东,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企业的上市公司之一,家族股份已经从全资降低到10%,但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 西门子百年传承的是对技术创新永葆激情

家族企业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和创新企业家,他一生中有无数个重要发明:金、银电镀方法、自动断续指针电报机、马来树胶电线、自激式发电机、酒精定量器、有轨电车等等。1847年,维尔纳发明了指针式电报机和远程电报线路通信,这项弱电工程领域的发明,推进了电信时代的来临;1866年,成功研发了直流发电机,这项强电领域的重大发明,迎来了电气时代,成为今天发电站、高速传动系统、电气化交通技术等电气设备的源头。

从创立之初,西门子家族就对创新及科学充满热情。西门子169年历史,实质上是其孜孜不倦追求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历史。西门子最后一任掌门人彼得•西门子曾说:“放弃技术领先地位,就是放弃竞争和美好未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西门子的家族传承中,一脉相承的原则就是,西门子家族的继任者们必须坚持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与技术创新连续性的保持。不论是家族二代的威尔海姆•西门子还是第三代的赫尔曼•冯•西门子。即使到了1968年西门子迎来职业经理人时代,也没有使西门子的创新减少一分;依然把技术创新作为西门子发展的基石,把研发作为西门子发展战略的基本动力。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公司每年把其销售额10%左右的资金用于研究与开发。无论是已经成熟的工艺,还是正在发展的技术,作为关键专利的持有者,在所涉足的众多业务领域,都坚持占据技术领袖地位。

 

  • 我们需要借鉴什么

所以成功的家族企业百年传承,除了社会责任、价值观、产品质量、职业经理人、股权分散这些传承成功的共同要素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要素,而西门子百年传承的核心基因就是永远对技术创新充满激情。

借鉴之一:家族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传承企业的核心基因

西门子现在虽然是一家公众上市公司,但在西门子公司文化中依然保留了许多西门子作为家族企业时的基因,就是对于技术创新的激情。维尔纳•冯•西门子对于科学有着绝对的热情,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科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发明与创造与西门子家族的兴衰荣辱相伴相生。西门子是电气技术的先锋,现在则既是提高能源效率及工业生产力的先锋,也是经济型个人健康护理及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领头羊。西门子是如何保证创新的呢?矢志创新是其价值观之一,也是家族企业传承文化的一部分。西门子把收入投资于研究与开发,从5%10%,技术创新已经融入西门子的血液里;西门子家族成员都都很喜爱科学,并对于创新及科学充满热情。在西门子公司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西门子20世纪30年代发明的半导体、70年代发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80年代借助电气技术发明的高速电气列车、城市电气轻轨,直到最新的西门子手机。

借鉴之二:家族企业要做大必须靠技术创新

我们媒体常说两句话。第一句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体现为56789,即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容纳90%以上的新增就业。第二句话是,中小企业80%-90%是民营家族企业。这两句话提炼一下,就是说,从整体看,中国民营家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为56789。但是,从一个一个的家族企业看,它们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还是要靠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支撑的。

当我们常常指出中小企业、家族企业就业率高时,实际上也是说这些企业生产率低。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希望有更多的中小民营家族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站在企业的视角看,只有把企业做大才能提高生产率,才可能做强做长。世界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的经验都是大型的家族企业就业率低,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而中小企业就业率高、但生产率低、经济贡献低。不论是沃尔玛、IBM、丰田,包括西门子莫不如此。中国的经验也可以证明这点,不论是华为,还是沙钢莫不如此。所以,我们要学习西门子做大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技术创新。

借鉴之三:家族企业要做强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企业发展史就是山寨史,不说改革开放之初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产品的山寨,不说电视机、手机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产品的山寨,就是进入21世纪之初的,BAT也是山寨。百度是谷歌的复制、阿里巴巴是亚马逊的中国版、腾讯是雅虎的拷贝。当然,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与政府的支持,规模做的或许比原创者更大,利润更多,但可以肯定的说,山寨可以一时,但不可以一世。思略特《2014中国创新调查:中国创新走向全球》提供的数据是,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弱于跨国公司的12个百分点。如果将创新分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技术理论创新的话,中国在商业模式方面还是具有创新的,但技术创新远远不够。中国经济已经走完山寨时期,走完商业模式创新时期,必须进入技术创新的时期。

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史是唯一能够阐述人类进步的历史”。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科学的进步具体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技术创新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应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但我国很多家族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关键作用。我国家族企业创新能力内在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一是不愿意把利润投到研发上去,一味山寨,不知道山寨可以一时,不可以长远。二是家族企业研发人才缺乏,这主要是家族企业的文化问题,缺乏对人才的尊重,对多元化的包容,对创新失败的包容,抑制了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只重视与关注政商关系,有企业家说,中国商业模式既不是B2B、也不是B2C,只是B2G(政府)。

当然,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缺乏不仅有企业的原因,更有文化与制度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缺乏科学与理性的历史传统及儒家文化的制约。五四运动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是很有道理的。美国学者在《福布斯》杂志上撰文中指出,中国缺乏创新是由于中国文化先天缺乏创新能力,中国人“儒家的顺从性”阻碍了创新,妨碍了自由的思想。

此外,是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要解决中国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更为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大学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培养应试型考生,而不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人才,更不是培养具有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娜塔莉·冯·西门子是西门子家族的“富六代”,是少数几位还在西门子工作的家族成员。她特别指出,西门子基因传承中与西门子家族另一位高曾祖父有重要关系,就是19世纪最后的几位博学家之一以及德国洪堡大学的杰出校长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维尔纳和赫尔曼都是那个时代德国重要的科学家,只是维尔纳选择进入商业领域将科学付诸实践,而赫尔曼选择了教育。家族的科学传统使得西门子的成员从小就对科学充满热情,对新技术充满好奇。“我绝不会在一个没有创新的公司里工作。”她说,这也是她选择在西门子工作的原因之一。

媒体上常说,中国人上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中国人也是最缺乏创新的民族。为什么,我想就是我们缺乏创新的环境。只有在一个多元、包容、批判的环境下,才可创新;没有这个环境,就没有创新。为什么中关村不如硅谷。就是因为硅谷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是一个政府只能服务,不能指手画脚的多元化环境。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费尔普斯教授曾在《大繁荣》一书中把一个国家经济的大繁荣的前提条件总结为四个方面:以自由、财产和金融为核心的经济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崇尚节俭、勤奋和身份的资产阶级文化、人口和城市的增加。

家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需要这些条件。

德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