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进德成 > 专家观点
发布日期:2025-09-25 来源: 作者:北京德成经济研究院 加入收藏
新西兰地广人稀,远离其他大陆,没有重工业,主要是农业、畜牧业,但它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发达国家,其人均GDP高达4.87万美元(2023年),远超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门槛;人类发展指数达0.939,排名全球第16位,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预期寿命82.5岁(女性84.3岁、男性80.7岁),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实行13年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指数曾长期位居全球第一,高等教育普及率超50%(奥克兰大学、梅西大学等是全球百强高校),500万人的国家出过4位诺贝尔奖;是全球最早建立福利制度的国家之一,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所有公民、永久居民享受免费公立医疗;65岁以上居民可领养老金(约合每月人民币3800元,无资产审查),失业者可领救济金(约合每月人民币6500元,最长可领52周);也是世界上工作与平衡第一名的国家。
图1 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
新西兰是何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呢?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制度与环境的双重支撑。
一、先搞懂新西兰的政治“基本盘”
新西兰是议会制民主与君主立宪制结合的国家,英国国王是名义元首,总督仅做礼仪工作,实权在议会和政府手中。它的政治架构有两个关键:
-一院制议会+MMP选举制:没有上议院,120个议会席位靠选民投“两张票”产生——一张选选区候选人,一张选政党,最终席位按政党得票率分配。这直接让单一政党很难“独大”,必须组联合政府,极端政策没市场,政策稳定性拉满。
-党派格局“大党主导、小党关键”:工党(中间偏左,关注福利和环保)、国家党(中间偏右,代表企业和农场主)是两大主力,但绿党、行动党等小党常能“左右局势”,让不同群体的声音都能进入议会。
再加上新西兰常年稳居全球清廉指数前列,透明的政府运作、独立的媒体和司法,还有审计长、廉政公署这样的监督机构,大大降低了商业活动的“交易成本”,这些都是它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图2 繁荣的海港
二、用经济学理论戳破“发达密码”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背后的诺斯理论,还有阿西莫格鲁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里的观点,正好能解释新西兰的成功——国家行不行,看制度是“包容”还是“汲取”。“汲取性制度”是少数精英抢资源,“包容性制度”是权力和机会给更多人,鼓励创新和投资。新西兰就是“包容性制度”的典型代表。
这就引出两个核心结论:
1.新西兰政治制度的关键优势
以MMP混合成员比例代表制为核心,形成了“共识型民主”,搭配强大的反腐与司法独立体系,确保了政策稳定性、政治包容性和治理透明度。
图3 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陶波
2.制度与发达状态的关联
其“包容性政治制度”(如广泛选举权、权力制衡)催生了“包容性经济制度”(如产权保护、开放市场、便捷营商环境),完美契合阿西莫格鲁“制度决定国家兴衰”的理论,为长期经济繁荣提供了核心框架。
具体来看,政治上,新西兰早早就给了妇女选举权,MMP制又避免了权力垄断;经济上,产权保护到位,企业家敢长期投资,还取消农业补贴、搞自由贸易(比如和中国签了发达国家里第一个自贸协定),创业流程简单,新企业容易成长。
而且历史上两个“关键节点”也很重要:19世纪的《怀唐伊条约》打下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基础;1980年代的“ Rogernomics ”改革,工党和国家党联手放开管制、改革国企,因为有稳定的民主框架托底,改革没引发乱子,反而让经济更灵活。
图4 发达的航运
三、总结:新西兰的“发达逻辑”很简单
它不是靠地理优势,也不是靠某个“伟人”,而是靠政治制度搭好了架子——共识民主保稳定,反腐司法保透明;再用这个架子撑起经济制度——保护产权、开放市场、鼓励创新。这种“制度-激励-创新-繁荣”的良性循环,让新西兰从偏远殖民地,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繁荣稳定的发达国家。说到底,好制度不是直接“造钱”,而是创造了能持续“生钱”的环境
德成动态